熱門:

2022年9月29日

傅雲杰 基金

亞洲增長風險漸現 通脹壓力仍不容忽視

整體環球增長動力放緩,但亞洲市場受內圍因素影響,增長情況仍然各異,以各製造業尤甚。由於新訂單及生產轉弱,近月亞洲整體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繼續錄得跌幅。具體來說,跌幅主要來自中國內地、日本、南韓和台灣等北亞經濟體。另一方面,印度、印尼及泰國等南亞經濟體的PMI則轉趨改善。

食品價升添通脹壓力

食品價格仍然是通脹壓力的關鍵。與能源價格相比,食品價格從結構上看亦向來較棘手。有研究分析了自1963年以來50年間美國的食品價格衝擊,該研究顯示,過往食品價格每上漲5%,消費物價指數便會上升0.5%,而且國內生產總值會在承受價格衝擊後的一年下跌0.8%。新興市場最受食品和商品價格衝擊,斯里蘭卡更因此產生政治影響。

然而,大部分亞洲地區的狀況仍然令人安心。舉例來說,主要糧食生產方面,印度作為農業商品淨出口國,大致能自給自足,並維持主要糧食(即稻米和小麥)緩衝儲備。雖然印尼是一個糧食淨進口國(糧食商品貿易逆差佔國內生產總值0.2%),但其亦受惠於商品淨出口國的優勢。亞洲的通脹壓力仍主要由成本推動,由需求帶動的壓力並不多。

亞洲區壓通脹迎多重挑戰

亞洲維持獨特的貨幣政策立場,反映該區以本土市場作為貨幣政策重心。開放經濟體南韓及新加坡在加息周期中領先,其次為印度、菲律賓及馬來西亞,但是印尼和泰國的情況屬於例外,因為泰國央行在議息投票上出現分歧,官員立場略趨鷹派。中國顯然維持寬鬆政策,而日本仍是亞洲鴿派陣營的主力。通脹動力持續,引發孳息率普遍走高、風險溢價維持疲弱,宏觀經濟失衡加劇。

綜觀亞洲,60%通脹由食品和燃料帶動,當中泰國的比例更高達97%,而新加坡和南韓的比率最低,只介乎大概30%至40%。俄烏局勢緊張為環球通脹增添壓力,而且環球製造業供應受到干擾,加上農業和能源供應鏈受壓,令控制通脹依然是亞洲地區的主要挑戰。央行面臨工資與價格上升動力等風險,物價上升預期變得根深柢固。

亞洲新興經濟體方面,其他挑戰包括區內面臨增加補貼的壓力,或帶來財務影響。環顧亞洲市場,菲律賓及泰國承受最大風險,兩國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分別升至超過60%。商品價格持續高企,亦將影響貨幣行情。南韓及其他進口國錄得經常賬盈餘;菲律賓早前創下新高的經常賬赤字略為收窄;印尼的盈餘則進一步擴大。假如有跡象顯示經濟回落,亞洲央行或會把焦點轉向經濟增長,但按照目前通脹走勢,央行放寬政策的空間有限。

傅雲杰

西方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