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3月1日

黎家良 保險

退休必備醫保:避免治療大病傾家蕩產

筆者有一位前銀行客戶,擁有不少財富、收租物業、債券基金及早年買下來的收息股,早已退休享受生活。但他總是對保險十分抗拒,認為保費供完,沒有索償就沒有回報。相安無事多年,直至某年突因病去了急症室就醫,公立醫院很快安排手術日期,不過這「快」手術日期還要多等近兩個月,最後忍不到預定手術日期前3日自行去私家醫院做手術,但已花了數萬元手術費,亦痛苦了近兩個月。

正所謂「病向『錢』中醫」,很多大病小病,只要能花錢,就可以獲得較優先及較佳治療,剛才這位主人公只是花了幾萬元,但不少嚴重疾病藥費及治療費都足以令人傾家蕩產,醫療保險就是這個防護網。雖說建議大家要買保險來保障自己,但不是建議什麼保障也去買,每年花很多錢供一些未必需要的保險也是一種很大的浪費。

如果已有醫療保險/危疾保險,是否需要投保另一款保險?或者是不是必要醫療保險/危疾保險同時投保?

作為保險經紀的話,當然希望客人全部都投保賺最多生意佣金。會建議預算充足客人兩種保險都投保以獲得最大保障,如預算不足,兩種保障只能二選一話,建議應先投保一份好醫療保險,看看醫療保險和危疾保險的分別。

醫療保險保障受保人所有需要入院治療的疾病和受傷治療,並以實報實銷方式賠償。危疾保險則就確診嚴重疾病(如癌症、心臟搭橋、中風等等)馬上作出大額賠償,至於獲得的賠償金可供受保人自由運用,如治療、買補品、環遊世界、贖回按揭、支付子女學費等,像人壽保險,投保一刻「買幾大賠幾大」。

世上的細菌、疾病、受傷意外可說是無窮無盡,投保醫療保險,基本上除了投保前已有疾病、整容或自殘身體外,基本上任何需要入院的治療病症都能夠索償,所以其保障範圍較廣泛保費又相對便宜,所以建議預算不足只能二選一的朋友,應先有醫療保險保障全部疾病,有事都可得到最好治療,而且,現在政府推出了自願醫保,不但可以扣稅,還保證保險公司不能因為索償太多而中斷保單,可見醫療保險是較佳保障。

經常有朋友問,公司只有一份很基本醫療保障,有無必要花錢再多買一份保平安?事實上,很多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險保障額和賠償都十分不足,有事單靠這份可有可無的計劃,根本無辦法支付日益昂貴的醫療開支,索償不足的差額要由僱員承擔。萬一僱員在工作期間患病曾經索償,離職後便可能因為患病紀錄或年紀而不能再買醫療保險或被保險公司大幅增加保費。

所以很多客人都傾向自己買多一份較全面醫療保險看門口保平安,不過這樣雙重投保,感覺浪費了公司的團體醫療保險,很不符合經濟效益。

其實很多保險公司多年前已很低調地推出一些專為已有公司團體醫療保險的僱員加強醫療計劃(簡稱Top up計劃),好處多多,性價比甚高:首先年保費一般只需一千幾百,便可以把現有團體醫療計劃加大1至3倍,額外支出不多便可以令自己的團體醫療保險計劃升級至市面正價的醫療保險。其次,離職或退休後可選擇把top up計劃轉換成保險公司的正常醫療保險,或政府認可的自願醫保,就算期間有患病索償紀錄也保證承保,對客戶很有保障。

市面上已有幾家保險公司低調地推出以上計劃,唯保費有天淵之別,部分公司保費特別昂貴,故記得要貨比三家,小心選擇。

黎家良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

董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