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此僅祝各位讀者新年快樂,蛇年財富滿載!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為期8天的春節假期,中國國內的出遊人次多達5.01億,按年增長5.9%,總花費則按年增7%至6770億元人民幣。新年期間股市小休,大家又忙着與親友團聚,本來市面新聞一定會較為淡靜,但今年卻很不一樣,尤其是特朗普自上任後不足1個月,便已接連推出多項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的政策和言論。
當中,關稅戰和科技戰更是市場焦點所在,但中國股市的表現仍然相對穩定。自1月20日特朗普就職當天至2月12日,不論是在岸中國股市或離岸股市都錄得升幅。中美之間的關稅爭端由特朗普打響第一槍,他表示會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其後不久內地政府也宣布了一系列報復措施。儘管如此,筆者認為內地正在釋放出克制的訊號,希望能透過談判達成貿易協議。這跟2018年特朗普首次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情況頗為不同,當時美國宣布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而內地則作出同樣額度及比率的報復措施。
這次美國宣布對價值5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但內地的回應只是對價值1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關稅。另外,自農曆新年復市以來,人民幣並沒有貶值,中國人民銀行每日的人民幣「中間價」與農曆新年假期前的水平幾乎沒有變化。與先前的針鋒相對策略相比,這次中國的策略明顯不同。當然,中美貿易角力何去何從,目前仍然存在龐大不確定性。不過我們的基本預測是,特朗普2.0對中國股市的長期影響會相較特朗普1.0時期更為溫和。
一方面,不少公司早有準備,例如把工廠遷至中國境外。而且這次內地的準備似乎更加充分,協調得也更好。目前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高達5250億美元,遠高於從美國進口的1640億美元,未來中國出口或會放緩,因此,中方或會進一步推出刺激內需的政策,以應對關稅的潛在影響。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於3月5日揭幕,屆時將會有更多經濟方針出台,例如2025年全年的GDP目標(預計在4.5%至5%左右),以及其他主要的經濟政策細節。面對國際地緣政局日趨緊張,特別美國限制中國獲取高端科技的管道,促使中國更加重視戰略產業的自給自足。
在這種背景下,近月由中國創科企業推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在業界掀起了風暴,其成功很可能正正是因為美國的制裁而爆發。 正如西諺所云:「需要乃發明之母」(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儘管關於這套模型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但始終反映了中國軟體開發能力的一項重大創新,也縮小了與美國之間的技術差距。 鑑於這套模型採用開源方法,全球開發者社群可以自由檢查、改進軟件,對中國乃至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有正面影響。短期內,中國大型網路股票有可能從中受益,市場也可能會對人工智能主題給予更高的估值。長期而言,筆者相信人工智能的應用將會愈來愈廣泛,並滲入到不同行業,為整體經濟帶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