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引發的全球貿易戰風險正蓄勢待發。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就職當日未如預期加徵關稅,但他歸咎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未能解決非法移民及毒品芬太尼流入美國等問題,威脅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25%關稅,並於2月1日向中國加徵10%關稅,為新一輪的貿易戰揭開序幕。
特朗普同時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在4月1日前就中國是否遵守首份《中美經濟貿易協議》的情況,以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作出審查,很可能是進一步採取懲罰性貿易措施的前奏。
特朗普的保護措施不利中國與亞洲經濟增長及外需。新加坡、香港、韓國、越南及泰國等出口主導的小型經濟體最為脆弱,不僅高度依賴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及中國)的最終需求,而且本身的內需亦不足以抵擋即將出現的出口衰退。台灣及馬來西亞同為依賴出口的經濟體,但由於全球人工智能投資興起,令經濟受惠於強韌的投資需求。
反觀區內大型經濟體,在特朗普保護措施下所受的影響可能較少。中國、印尼、日本、印度、澳洲及菲律賓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由三大經濟體最終需求帶動的比例不足12%。內地是當中最受影響的,因為以美元計算,其相對美國的貿易盈餘最大,而且是特朗普制裁的首要目標。
雖然如此,中國政府看來已準備就緒應對未來挑戰,並計劃今年透過加大財政和貨幣刺激來捍衛進取的增長目標。市場預期中國政府可能在2025年將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而考慮到特朗普的政策或對中國外貿造成的影響,這目標極具挑戰。
這解釋了為何內地政府在2024年批准一項為期數年的債務置換計劃,以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啟動消費者以舊換新及設備升級計劃,並擴大對住房庫存回購計劃的財政及信貸支持。預計內地政府將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來緩和特朗普措施帶來的負面影響。
我們預期內地今年將推出更多減息及增加流動性措施,並會擴大財政赤字,料將一般財政赤字設定為佔GDP的4%,而廣義財政赤字則會增至佔GDP的13%以上。各級政府債券的發行額度亦有可能會增加,以資助更高的經常性開支、銀行資本重組,以及各種穩增長措施。
至於亞洲其他地區,預期印度及印尼將進一步寬鬆貨幣條件以支持漸趨疲弱的內需。印度央行已於2月果斷減息,印度盧比有進一步走弱的可能。印尼央行亦已於1月意外減息,將政策重點從穩定滙率轉移到經濟增長。預期印尼政府債券的收益率將會回落,而印尼盾則會進一步回軟。
亞洲股票在2025年或面臨更大波動。對印度、印尼、澳洲及日本等大型經濟體股市的看法較為正面,預期這些地區的強勁內需有助抵禦外貿動盪的衝擊。
另外,我們對亞洲固定收益市場整體維持中性看法,不過認為個別央行有望放寬政策利好其市場前景。由於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今年將會放緩減息步伐,認為亞洲區內有不少央行在放寬貨幣條件時會受到制肘。但中國、印度及印尼可能例外,因為這些國家的央行示意仍有放寬貨幣政策的空間,有可能促使債券收益率從現水平回落。
對亞洲貨幣我們仍抱持審慎看法,原因是我們認為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貿易戰仍會繼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