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相對波動的兩星期,股市回吐及美元反彈製造了風險資產市場的波動。樂觀的因素包括數據改善及疫苗有望年內出台,但近期個別地區疫情反彈,加上市場欠缺新的催化劑或會限制短線表現。
本周焦點在美國聯儲局會議,市場將尋求官方對經濟及政策前景提供更清晰的指引。投資者特別關心聯儲局會否出手提供鴿派的驚喜,推動短線市場表現。文章見報時大家或許已有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市場策略應不會因此而有改變,正如上周指出,對於手頭現金充裕的投資者而言,9月以來的溫和調整反而提供更吸引的價位增持風險資產。
政策日本化利風險資產
疫情大流行以來,成熟市場政府紛紛推出空前的預算赤字,而央行則打開了貨幣政策的閘門配合開支;單是上月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確認了一項頗具意義的政策轉變,為在更長時間內採取更寬鬆貨幣政策鋪路。我們認為,上周市場回吐如果持續,聯儲局有可能會進一步寬鬆政策,最快的行動時間可能就是本周的會議。
鮑威爾掌舵的聯儲局重新設定其政策目標:現在開始,聯儲局將致力在不特定的時段內將平均通脹率維持在2%,而非將2%作為目標通脹的封頂水平。聯儲局還將專注於刺激就業,且無須特別擔心通脹,直至物價持續上升。我們認為,上述變革會有3個重要影響。
第一是聯邦基金利率可能會在未來幾年持續保持在0%附近,因為經濟嚴重不景氣,通脹不太可能會持續高於2%。第二個是聯儲局可能需要採取進一步的刺激措施,途徑可能是購買較長年期的債券或者發布前瞻指引,才有望達到平均通脹目標。如果真有此必要,美國國債長年期孳息率較短年期孳息率的溢價,可能會受到限制(即所謂「孳息率曲線管理」)。最後是債券孳息率可能會低於長期通脹預測。這種情形過去已有先例──日本過去三十年的貨幣情況和上述情形相若。綜合而言,我們認為當前的政策立場或十分有利於股票、高收益債和新興市場債券之類的風險資產,但卻不利美元,同時又利好黃金。
居安思危,有哪些因素可能會令上述觀點失準呢?1)美國國會推遲通過新財政刺激方案;2)民主黨在大選中大獲全勝,掌權後隨即加稅;3)在民調中落後的總統特朗普加緊打壓中國;4)爆發新一輪疫情,拖慢經濟和企業盈利復甦步伐。我們的基礎假設仍然是,一旦上述情況發生導致市場大跌,政策制定者將出手干預。因此,我們認為策略仍然是逢低買入風險資產。
脫歐談判最終或達協議
英國提出要「改寫」雙方已經簽署的英國脫歐協議中,有關北愛爾蘭邊境的部分章節。歐盟官員更表示雙方之間的信任已經遭「嚴重破壞」。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表示,如果英國脫歐導致確保愛爾蘭邊境開放的協議無法正常執行,美英之間就不太可能快速達成貿易協定。英國首相約翰遜可能將此作為談判的籌碼,但做法非常危機。話雖如此,在英國脫歐的進程之中,最後一刻達成協議的現象屢見不鮮。最後,由於英歐雙方都有強烈意願避免掀起風波,談判最終未能達成共的危害甚大,因此雙方可能仍會達成基本協定。
近來外滙市場波動不讓股市專美。英鎊兌美元滙率跌幅曾超過5%。如果英鎊兌美元果斷跌破1.2700的關鍵技術支持,其跌勢可能會出現加速,在失守1.25下將朝1.2200至1.2250水平推進。我們預計長線的投資者會考慮在這些水平附近入市,為滙價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若英鎊兌美元上升並突破1.30,就有望解除部分技術沽壓。我們對英鎊兌美元的中期看法前設是,英歐雙方會達成某種形式的協定。我們仍看好未來12個月英鎊兌美元的滙價,不過短期內波動率可能會保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