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滙率在8月15日兌美元在岸價及離岸價分別跌至6.9348及6.9586。此際人民銀行提高內地銀行替客戶對沖遠期人民幣滙率合約的按金,增加了沽空人民幣的成本,人民幣滙價遂回升至6.85水平。
在8月23日中美第二輪向對方16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25%關稅後,人民幣滙率又再次下跌,原因是短期內似乎都沒有解決貿易摩擦的契機。在美國舉行的副部長級別會議亦未有進展,美方更揚言會朝着更大規模的2000億美元商品徵收同樣25%的額外關稅。上周人民幣滙價再度衝擊6.9的關口,這次人行推出逆周期因子的行動,直接入市影響人民幣滙率定價,向市場顯示了在一段時間內,人行都會密切注視着人民幣的波幅,令滙率留在目標範圍內。由於逆周期因子的措施是持續的政策方針,令短期內沽空人民幣以圖獲利的算盤打不響,長期看淡人民幣的策略將會碰上逆周期因子的抗衡,在政策風險計算上,人行佔了上風。
離岸價回復折讓狀態
在逆周期因子措施推出後,在買入人民幣的需求大於賣出的情形下,人民幣在離岸市場遂出現了強於在岸價的市況。本周三的人民幣離岸價經歷了數天的沽空盤平倉後,又回復了跟在岸價出現折讓的長期現象,反映在外圍的資金仍然偏向看淡人民幣的心態。
同時,內地A股及恒生指數亦大幅反彈。恒生指數在周一大升500多點,指數重回28000點以上。市場上大部分分析皆指向人民幣滙率穩定有助股市繼續上升,只要逆周期因子不撤,人民幣穩步回升,資產價格包括股市也會好起來,真的嗎?
緩和人民幣下調速度
首先,我們要知道為什麼要推出逆周期因子這個措施,應對的是什麼風險。是人民幣滙率的變動,至於當中的原因,是因為中美進入貿易摩擦的行動階段,不論是否有意讓人民幣滙率下跌,以沖銷出口美國商品的額外關稅,大前題是貿易摩擦持續下去,時間愈拖長,市場受到的影響就愈大。逆周期因子的措施是防守性的策略,一天中美貿易摩擦繼續下去,這項措施有助緩和人民幣下調的速度,有其存在的理由。
如果歷史數據有參考價值,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在3年內升值21%,平均每年7%至8%不等,在目前的人民幣滙率調整期,時間及幅度又會否相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