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在本周議息會議後將會揭開新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序幕,其規模到底有多大?瑞士央行在上周四突如其來把瑞士法郎匯價的上限取消,觸發了瑞士法郎匯價在即日升值40%的紀錄,不少對沖基金及投資者在這次震盪中摸頂,一些國際性大銀行在自營交易中也虧損嚴重,數額以億美元計算。
One size fits all可以嗎?
瑞士法郎原子彈般的波動被認為是金融市場中的黑天鵝,令人措手不及。瑞士央行為什麼自毀其得來不易的信譽呢?過去數年,歐洲經濟陷於金融海嘯和債務危機的漩渦中不能自拔。縱使歐洲央行亦跟從美國聯儲局的寬鬆貨幣政策方向,但畢竟歐羅區內19個國家的基本因素很不一樣,One size fits all的政策是不行的,歐洲央行試圖以QE政策扭轉經濟困局的算盤打不響。
歐洲央行的處境不是獨有的,日本央行、美國聯儲局及英倫銀行皆面對相同的境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各國相繼推出量寬的貨幣政策和不同的財政措施以刺激經濟增長,利率降至歷史低點;透過央行在公開市場的買債行動,流動性不斷增加。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規模膨脹至4萬億美元,2007年底時才8700億美元。這些天量的流動性有否幫助經濟復蘇呢?效果不太理想,圖中所見是各大央行的資產規模遠遠大於銀行的貸款增長,顯示資金都沒有被引導至實體經濟的商業貸款去,大部分流動性都被政府債券市場吸收掉,因為這些政府債券或可作貼現窗抵押的合資格債券都是安全性最高的資產。
債券市場的黑天鵝
這服「量寬貨幣政策」的藥停不了,現在日本央行、歐洲央行皆變本加厲地進行終極版本,後果難料。筆者認為我們面對的黑天鵝,可能是現時出現負利率的債券市場。亞洲區內的政府債息跌入負利率區域的,只有日本,其5年期以下的JGB都是處於負利率的水平。最厲害的是歐洲,歐洲央行還未公布QE的規模多大,已經有9個歐洲國家的2年期政府債券孳息處於負值,分別是瑞士、丹麥、德國、芬蘭、奧地利、法國、荷蘭、比利時及瑞典,情況非常誇張。
什麼人會買入負利率的債券呢?一般情況下,存款和債券是有利息回報的,現在反過來要付出利息或手續費。相信買家是擁有大量現金又保守的,或者根本不相信經濟會好轉的投資者,既然敵不過政府的政策,又不想被害到血本無歸,唯有蝕少少利息以保住大部分身家。當然也有短線投機於債券價格的上升以獲利的。
負利率的不正常現象不可能長時間存在,一旦情況逆轉,將會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如經濟學家Rudi Dornbusch說:In economics, things take longer to happen than you think they will, and then happen faster than you thought they cou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