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5年,首先祝願各位讀者在投資領域得心應手,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康,有了健康的身心,才能參與「金錢遊戲」。
各主要央行積極印鈔
為甚麼說今天的投資活動是一場「金錢遊戲」呢?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至歐債危機及去年烏克蘭的地緣政治風波等,環球經濟經歷每一次的危機,到最後總能化險為夷,不致翻盤,靠的是甚麼?就是各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美國聯儲局、歐洲央行、英倫銀行、日本央行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幾乎沒有央行沒有狂印鈔票。
現在美國聯儲局正在退市第二階段,但聯儲局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仍然處於4.3萬億美元的水平,是2008年的數倍。另一方面,先有日本央行,跟著是歐洲央行及最近的中國人民銀行,皆不斷擴大貨幣政策的寬鬆度,意圖令經濟起死回生。這些貨幣政策的主要影響是令金融體系內充斥著天量的流動性,一浪又一浪地推高金融資產的價格。
實體經濟受益不多
為甚麼今年是「終極」篇?因為擴張性貨幣政策已被推至極限,不成功,便成仁。日本是一個典型例子。2012年9月,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後便積極推行超級量寬貨幣政策,日圓大幅度貶值,去年日本央行在經濟再次陷於收縮邊緣時,再次加大央行在公開市場買債的規模至80萬億日圓。日圓匯價年度貶值15%,日股及日債價格上升。但實體經濟好轉嗎?沒有。今天《彭博》報道,日本整個銀行系統的存款量減去貸款後,出現1.7萬億美元的盈餘,意思是銀行在這樣寬鬆的流動性下,商業貸款沒有增加,資金大部分用來購買最安全的資產 — 政府債券,因此,4年期以下的政府債券孳息都是負的。
內地的情況有些特別,誇張點說,是超級貨幣政策加上財政政策,力度「兇猛」。自去年第三季度中國人民銀行採取定向降準的措施後,接著便是不對稱降低存款和貸款利率,充裕的流動性及降息的預期,推升了內地股市,去年便升了50%,成為環球市場的焦點。大家都知道熱錢都跑去了股市,實體經濟受益不多。因此總理李克強拍板了全國300個基礎建設項目,總值7萬億元人民幣,再加上早前透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等措施,實際上是釋放了8萬億元以上的資金到市場內。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內地推出4萬億元人民幣刺激方案,現在是雙倍的投放量,股市不但只升,而且是大幅度上升。
金融資產價格沒反映實體經濟
參與這個「金錢遊戲」的投資者,不要忘記風險在哪裏。終極量寬貨幣政策能否令環球經濟回春,是未知數。但大跌的油價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實體經濟的需求非常疲弱,油價反映了通縮的風險。另一個例子是6個月前內地局部放開一孩政策,大家一窩峰去炒賣奶類商品,今天河北的奶農要傾倒牛奶和殺奶牛以減少損失。金融資產價格和實體經濟是兩碼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