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家Eugene Fama認為,低成本和主動型基金經理技術的不確定性,都是選擇指數基金的原因。
他認為,主動型基金管理是一個零和遊戲,而我們難以區別當中主導表現的是運氣還是技巧。
Fama是芝加哥大學的金融學教授,憑著其有效市場假設研究成為去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上月18日他在芝加哥的Morningstar ETF投資會議上向一眾財務顧問及機構投資者演講。
他提到被動式管理投資如指數基金和ETF純粹反映市場。因此,如果要有部分主動式基金經理跑贏市場,就必須有另一些主動式基金經理落後大市。談到基金經理跑贏或滯後的原因,Fama說:「基金經理表現好可能是基於技術,也可能是因為好運。基金經理表現差可能是基於欠技術,也可能是因為欠缺運氣。很難分別。」
Morningstar被動式基金研究總監Ben Johnson問Fama如何解釋「股神」畢非德作為主動式基金經理的出色表現。Fama認為如果你一併觀察所有CEO的表現(畢非德為巴郡CEO),你會發現有的CEO表現出眾,有的CEO表現失色。然而,他並沒有把畢非德的成功歸因於運氣。
人們普遍認為低收費是解釋指數基金跑贏相應主動式基金的原因,Fama的研究亦支持這個觀點。他提到在扣除收費以前,約有50%的主動式基金經理能夠跑贏指數,「與純機會率的預期一樣。」
被問及主動型經理是否有助增加市場效率,Fama說:「以為市場需要主動型經理才能更有效率是種謬論。這在某程度上是對的,但只有掌握充份訊息的經理才會增加市場效率,差劣的經理反而會降低市場效率。」
「問題是,主動式管理在什麼時候較好?」他說。「答案是『永不』。」
關於因子
Fama認為風險是個「複雜的事情」。他談到分隔投資組合內各種風險因素的做法,也就是策略性啤打或聰明啤打策略。他表示這些策略雖然是真實的,但一般人還未對這些「風險層次」有很好的理解。縱然這些因子投資策略是可行的,「但為什麼可行呢?我們似乎只是知道它們存在而已。」
他亦提到合併因子可能會適得其反,「一旦合併超過兩個回報來源,第三個來源所帶來的額外回報將很有限。」他舉例,價值和動能因子很可能會抵銷彼此的效果。
有與會者問到Fama關於風險管理戰術的問題。Fama回答:「你說的是捕捉市場時機,我不認為有任何證據顯示那是可行的。」
Fama不反對投資者使用因子基礎策略,但建議投資者以「市值加權方法」進行,即投資者持有各因子的比例應與其市值相約。
他不推薦任何特定的配置策略,但建議投資者「定下自己承受的風險程度,然後盡量分散投資。這是你最該做的。」
至於他個人的投資組合,Fama說他主要持有股票指數基金和一些抗通脹債券(TIPS),亦補充自己對房地產或債券沒有興趣。「 我是一名終身教授。」他說。「大學已給我了債券。」
作者為Morningstar.com副編輯Adam Z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