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12月5日

羅念慈 基金

關税戰再臨 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聲言會對中國乃至全球增加關税,在短期內,此舉或會引發通脹,但最終卻有可能帶來通縮,損害中國及全球經濟增長,甚至反噬美國自身。

關税導致通縮並有利美元走勢,驟耳一聽似乎矛盾,實際上卻非如此。要知道關税是一種負面的供應衝擊,性質類似於油價上漲,在短期內通脹雖會受刺激而上升,但長期而言則不利經濟增長,打擊收入並產生通縮效應。美國在2018年對中國進口商品大幅提高關税後,美國股市和債券收益率雙雙下跌,便反映了市場認為關税戰是一種通縮衝擊。

目前,美國從環球各地(不計入中國)進口的貨品中,約有四分之一徵收約4%關税,而有六成中國進口商品則徵收17%税率。特朗普於11月25日在社交網站發文稱,將於明年1月上任後簽署行政命令,對中國徵收10%關税,而對加拿大及墨西哥則徵收25%關税。特朗普於競選時曾揚言將會對環球所有貨品一律徵收10%關税,對中國徵收的税率更高達60%,有關政策最終會否落實,以及實行的時間點尚存很多未知之數。

無論最終方案如何,在是次關税戰中,筆者認為中國面對的潛在損害是可控的,而美國改為入口其他亞洲貨品以代替中國商品,則可能令亞洲經濟體受惠其中,但最終而言,亞洲的增長仍然會遭到削弱。東盟五國(即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在2025年的經濟增長或會因而下降0.2個百分點,並在2026年進一步下降1個百分點。亞洲從美國進口的主要是資本貨物,而這些商品較少替代品,因此亞洲國家難以施加報復手段,而且愈是開放型的經濟,所受到的潛在關税衝擊就慾大。例如在2018至19年的中美貿易戰中,新加坡和香港的受到打擊便最為嚴重。關税的二次效應不容忽視。美國萬一真的對全球市場(除中國外)劃一實施10%關税,歐洲恐怕亦難以倖免。由於德國出口至中國的份額龐大,如果內地經濟因關税戰而放緩,那麼德國亦有可能遭到殃及。

另一邊廂,關税效應亦有可能會反噬美國。研究顯示,特朗普的主張一旦落實,第一年內美國的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將會上升0.9個百分點,實際GDP增長率則會降低1.4個百分點,原因是通脹升溫會拖累民間消費和投資,從而抵銷關税帶來的收益。

受到關税影響的國家,或會採取一些補償性措施來抵銷税收成本,包括降低利潤率、增加出口補貼及貶值貨幣等。如果其他國家打算透過貨幣貶值來減輕關税的成本,那麼美元便隨之升值。事實上在2018年至2019年間,人民幣便貶值超過14%,因此,關税戰也可能引發新一輪的貨幣戰。在其他條件不變下,聯儲局或會進一步減息以對抗美元強勢帶來的通縮壓力,繼而利好債券市場。

問題是其他條件並非一成不變。關税實施後的短期通脹上升,可能會使聯儲局推遲減息步伐。事實上,自大選以來市場已大幅下調減息的預期。但若經濟增長減速趨勢形成,減息周期便可能再次加速。所以在關税開徵初期,股市和債券市場或會面臨負面衝擊,其後則有機會反彈。但是,如果由關税引發的通脹比預期更居高不下,那麼美國便有可能出現滯脹情況,對決策者及投資者構成挑戰。

羅念慈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

亞太區高級市場策略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