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EDHEC-Risk Institute公佈的調查顯示,總開支比率(TER)是投資者在挑選ETF時所考慮的最關鍵因素
EDHEC-Risk Institute在其最近舉行的年度歐洲會議上公布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挑選ETF的考慮過程中,總開支比率(TER)的重要性進一步獲看重。雖然這項調查的受訪者都是歐洲投資者,但我們相信這些考慮因素大致上亦適用於亞洲投資者。
總開支比率(TER)
超過三分之二的調查受訪者(2012年為68%,而2011年為61%)表示,TER是最關鍵的挑選準則。這項結果反映雖然ETF本身已屬成本較低的投資工具,投資者仍會非常仔細地審視投資ETF的成本。
調查結果亦證明部分近年下調收費的ETF發行商的方向一致。雖然現今價格競爭加劇的情況在美國最為明顯,但領航(Vanguard)等一眾低收費的ETF發行商進軍歐洲,亦開始對業內的老牌基金公司及ETF發行商構成壓力。
相關指數
相關指數是受訪者在挑選ETF時的第二大重要準則。這個結果很易理解,因為投資本身的目的就是要涉足某種投資範圍或類別,而在ETF投資上,這正正取決於它所追蹤的指數。
看清一隻ETF的真實內涵,審視其相關指數的成份及其潛在的行業及/或股票投資偏向,是瞭解帶動ETF表現的基本因素之關鍵。其他指數特性,例如權重方法、重新調整頻率及股息處理方法,亦可能影響到ETF的表現。
買賣差價
買賣差價獲受訪者視為挑選ETF時考慮的第三大重要準則。在現時投資者持倉時期越來越短的情況下,這個結果同樣不難理解。買賣差價是投資者在二手市場上買賣ETF產生的成本,差價越窄,投資者買賣ETF所付的總成本便越低。
買賣差價是檢視ETF流通性的最常用方法,但並非唯一一種衡量方法。其他常用的ETF流通性衡量指標還包括成交量及管理資產總值,而這兩項可說是評估ETF的流通性深度當中較好的指標。
追蹤誤差
調查受訪者認為,另一個重要的挑選準則是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ETF是以追蹤指數表現為目標,其追蹤表現可透過追蹤誤差加以評估。基金的追蹤誤差越低,即表示越能緊貼地追蹤基準指數。 在評估一隻ETF的追蹤質素時,追蹤誤差並非投資者應考慮的唯一指標。追蹤誤差的限制是它無法反映ETF表現實際跑贏或跑輸指數的程度,所以投資者還需要評估追蹤差距(tracking difference),才能夠有更全面的評估。
交易對手風險
EDHEC-Risk問卷提到的另一項關鍵挑選準則是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過去一兩年,在實物複製與合成複製方法孰優孰劣的辯論上,ETF的交易對手風險問題已受到廣泛討論。目前普遍認為兩種複製方法都有可能存在交易對手風險,例如合成ETF的掉期操作以及某些實物ETF的證券借貨安排,都有機會產生交易對手風險。雖然大部分投資者明顯偏好實物複製ETF,但他們亦意識到合成複製方法有其優點,即追蹤誤差較低,並能夠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於「無效率市場」(inefficient market)與低流通性市場的渠道。
稅制
EDHEC-Risk問卷提及的其他ETF挑選準則還包括:基金公司聲譽、UCITS合規情況、管理資產總值(assets under management)、ETF註冊國家、稅制、股息政策等。必須強調的是,投資者應當仔細審視ETF的稅制,因為稅制可能影響投資的總回報。投資者應就潛在稅務影響(尤其當投資海外時)諮詢稅務顧問的意見。
是次EDHEC-Risk調查結果來自212名歐洲投資者,受訪者包括機構投資經理以至私人理財經理。
按此閱讀完整問卷結果(只有英文版本)。
作者Hortense Bioy為Morningstar歐洲被動型基金研究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