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3年4月19日

Morningstar ETF

動力指標的慣性投資策略有效嗎?

儘管動力指標策略慣性投資與市場有效性效率原則相悖違背,但是動力指標策略慣性能有效改善多樣化有分散風險作用並提升高預期回報。

對於那些聲稱可以通過過往情況預測未來趨態勢的人,你千萬不要輕信,應抱有懷疑。如果藉助過往回報觀察歷史表現,便可輕易跑贏大市取勝,那麼每個所有人都會充分利用這一個關係,直至這種機會被套利戥(arbitrage)掏空為止。動力指標(momentum)策略慣性效應打破違背了這一原則。動力指標策略慣性的前提理念為是近期跑贏大市的證券股份短期內將繼續跑贏大市,而跑輸大市的股份證券亦則將繼續跑輸大市。雖然數十年來,從業者市場人士一直在利用此種這種理念關係,但是這一觀點只是在近二十年才獲得學術界普遍認可同。動力指標策略慣性與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的預測推論結果相反,但是其結論鑿鑿證明策略成效的例子眾多,不容忽視。

傑格迪什(Jegadeesh)和梯特曼(Titman)於1993年發表了《Returns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 Implications for Stock Market Efficiency》《「買進贏者,賣出輸者」的回報:對市場有效性的挑戰》一文。這是最早關於動力指標慣性研究的論文之一,極富影響力。通過對1965年至1989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他們發現過去3到至12個月內表現最好的美國股票在下一年繼續跑贏表現最差的股票。隨後的研究亦發現表明在這上述一取樣本期間的前後,動力指標的慣性效應在美國一直存在,這說明動力指標慣性效應並非僅僅是數據挖掘(data-mining)的產物。一般而言,6至12個月內的動力指標慣性信號十分奏效,儘管一個月內往往出現短期反轉逆轉。很多研究者動力指標的人士的慣常的做法是,通過追蹤過去12個月(不包括最近一個月)的股票回報表現去研究動力指標慣性效應。然而,結果相當穩定,並非不需依賴於這一特定定義設定。

動力指標慣性無處不在。很多關於動力指標的研究已經擴展至在外國股票、商品、貨幣和證債券等更廣的範圍內證明動力指標效應的存在。動力指標的效應甚至也存在於個別資產種類別和國家股票指數當中甚至也存在慣性效應。有效市場理論的擁護者尤金•法瑪(Eugene Fama)和肯尼士•弗蘭奇(Kenneth French)甚至發現在他們所研究的每一個股票市場(日本除外)上均存在動力指標慣性效應(請參閱《Size, Value, and Momentum in International Stock Returns》《國際股票收益的規模、價值和慣性》)。下表即說明動力指標慣性效應存在於美國股票大型股大盤股和全環球大型股股票中。每一欄代表樣本中股票總數的五分之一,按動力指標慣性大小進行排列。雖然動力指標的慣性五分位數之間不存在線性關係,但是動力指標慣性最大的股票持續跑贏最低動力指標慣性五分位數中的股票。小盤型股往往呈現出較強動力指標慣性效應,但他們的交易成本也可能較更高。

這一證據些數據衍生還有了一處個疑問。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一條簡單的交易規則不應帶來如此高超額的回報。套利戥是消除任何超額利潤回報的有效方式機制,然而自首次廣為人知以來,動力指標效應慣性已經持續存在了20年之久。可能更令格雷厄姆(Ben Graham)和沃倫•畢非德(Warren Buffett)的跟隨者苦惱的是,雖然進行了數十年的研究,動力指標慣性似乎仍有爭議,有研究表明以股份價格於較低估值以下進行交易的股票份往往跑贏大市。

解說釋

行為金融學為動力指標慣性效應提供了最佳說明。擁躉者稱投資者往往信念堅定,面對新資訊時,不會輕易改變觀點。例如,事件研究表明顯視,盈利超出市場預期的股份票往往在刊發公佈業績後數週內產生豐厚回報仍有超額回報。同樣,盈利低於市場預期的股份票往往持續表現持續不欠佳。行為金融學亦指出很多投資者會存在不理性的想法心底盤算,這會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反應不足。根據該觀點,投資者不願出售表現欠不佳的股票份以期望平手離場不賺不賠,但會快速出售表現好的股票份以鎖定收益。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會可能阻礙止股票份根據新的行情資訊快速地調整。一旦形成趨勢,投資者會蜂擁搶購某一股票份,過度外推近期股價表現業績,導致價格偏離公允價值。這也說明瞭價值(value)效應中的長期遠逆轉反轉效應果(股份價格低於估值的估值偏低的股票份往往跑贏大市)。

動力指標慣性與價值優勢(value premium)溢價一致,甚至會導致價值優勢的出現價值溢價。雖然動力指標慣性通常在短期內持續存在(過往六至十二個月內的表現在其後數月繼續保持),但過往三至五年內跑輸大市的股票份卻往往跑贏同期內跑贏大市的股票。價值效應使投資者從市場悲觀情緒中獲益利,而動力指標慣性則使為投資者從市場樂觀情緒中獲利益。在《Value and Momentum Everywhere》《價值與慣性無處不在》一文中, 阿斯尼斯(Asness)、默斯科維茨(Moskowitz)及佩德森(Pedersen)發現稱價值效應無失效時,動力指標效應就會慣性會起作用,反之亦然。它們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每一面都能帶來超額回報,因此在投資組合中結合運用價值和動力指標慣性可能為投資者帶來分散風險作用不及菲錯的多樣化的收益。

風險

儘管從理論上來看慣性動力指標是相當有益效的,但是該等策略需配合只有在高交易頻率周轉率(通常超多過100%周轉率)的情況下才會可發揮作用。這會產生高額的交易成本,導致利潤削減蠶蝕回報。此外,當出現大幅波動時,動力指標慣性亦會無失效。因此,當動力指標慣性無失效時,該等策略就會表現欠佳。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動力指標策略慣性基本上未起不了作用。與股份價格低於估值所低估值預示著長期更佳的長期回報更高的價值策略不同,很難確定何時動力指標策略慣性會發揮作用。該風險或會限制套利戥機會,並使動力指標參數慣性長期存在。事實上,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可獲得的純慣性資金並不多市面上只有很少單純以動力指標作策略的基金。

建議

儘管一個多元化、有系統的動力指標慣性策略能有效增加回報,但若只是從52周創新高的高收益清單中選擇數支的股份中選數隻出來股票就絕非明智之舉。很難預計市場走勢何時結束,而且,可能不會有愚蠢的後來者,使你解套亦未必有其他投資者願意接火棒。雖然動力指標慣性是一種短期現象,但是策略其對長期投資者來說最為適用。動力指標策略慣性並非屢試不爽萬試萬靈,但若持之以衡,亦有機會在長遠而言跑贏大市是有這樣一種可能,一個縝密的慣性策略長期內會持續取勝。畢竟,投資者的行為不會瞬息萬變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

美國和歐洲擁有大量有一些使用動力指標慣性策略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但在亞洲大多數部分交易所尚無未有此類ETF(僅在韓國有一支隻)。對動力指標慣性策略感興趣的亞洲投資者可通過在美國或歐洲上市的該等類ETF作出接觸相關策略。;理論上只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資金規模便可以個別股份實行或自行針對個股作出動力指標策略,但對零售投資者來說可能並不可行,但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精力而投資者亦可以國家 / 行業ETF來實行動力指標策略。

結合價值和動力指標策略慣性

我們認為不必要,亦不鼓勵要為實行動力指標策略而放棄價值投資策略以期從慣性策略中獲益實屬不必要或不明智之舉。相反的,動力指標策略慣性或可很好地替代投資者的增長型資產分配置。動力指標策略慣性比增長型策略提供了更高的預期回報,且往往與價值策略的不太相關系數不大。下表比較了包括一個以相等權重持有羅素Russell 1000 價值指數及Russell 1000 增長指數(Russell 1000 Value and Growth indexes)的投資組合1000價值類和成長類指數(Russell 1000 Value and Growth indexes)中相同權重的投資組合的表現與一個以用AQR勢道指數(AQR Momentum Index)取代上述增長指數增長分配置的投資組合的表現。兩種投資組合存在相似的波動性幅,但價值和動力指標慣性組合則有提供了稍略好的絕對的回報(absolute return)及風險調整後收益回報(risk-adjusted return)。

 

Alex Bryan 為Morningstar ETF 分析員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