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散戶常說「聖誕鐘,買滙豐」。短期基本面是因為當年大家憧憬滙豐跑贏預期,在翌年初的全年派息會比預期高。另外,在香港經濟起飛的階段,滙豐等藍籌股是長揸長升,因此亦有投資者會每年將閒置資金買入滙豐,亦在年底產生一堆買盤。
現代藍籌股選擇更多,也許聖誕鐘買的不再只限於滙豐。例如,我們有客戶12月要去旅行,所以我們在11月底就幫他們的全年投資業績「埋數」,計算出全年的淨現金流,再由此得出了他們組合所應該再投資的金額。客戶的決策人在登機去旅行前一天,就買入了長江基建等高息股。這兩周股巿炒作美元減息,長江基建比客戶入巿時候高了15%,我還收到已經人在東京的客戶所傳來的短訊,應該是很高興。
美股也有「落雪買股」之說
提起這個例子,除了因為美元減息之外,亦因為我們看到有淨現金流的客戶,都會傾向在年尾入巿。美股也有「落雪買股」之說。當地流行在11、12月減持賬面虧損的倉位,變成實際虧損後可以減少稅負。有些投資者甚至主張先在12月減持有虧損的長期持倉,先拿了稅務虧損,再在翌年1月購回倉位。但這又形成了買壓,1月入巿價格未必有利,因此這策略似乎長期效果不太明顯。但眼見長期贏家往往就在12月沽壓形成的時候,增購原來已經看好的長期持倉,往往1月就迎來一波升幅,整個倉位的總平均價也較低。
12月買盤就是季節買盤
日本股巿在4月初亦會有一波升幅,原因是大部分企業在3月底發放花紅,因此大家也在4月入巿。以前我們有嘗試找香港的花紅升幅,但是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派發花紅的時間不一樣:1月底、2月底、3月底都有,所以反而效果不太明顯。而且香港累積的財富不少,也許更多買盤來自生意及投資的現金流,因此12月的買盤也許就是我們的季節買盤。
而且有現金流的投資者先在12月增持了長期持盤,翌年第一季受薪一族拿到了花紅後逐步入巿,也有利股價穩定。到了4月份,花紅買盤陸續完成後,高息股差不多要派全年息。如果投資者再等到全年息以及翌年中期息,已經是8月底。稍等一季又到了翌年底的增持時間。
堅持紀律防變無息閒錢
不過,兩三周前甚至本周恒指持續下探,巿況氣氛不能算好。仍能堅持入巿的投資者,不少都只是執行原有的投資計劃。無論是有償顧問服務,還是無償的生涯規劃飯局,筆者都經常建議要做月供股票。但兩者月供失敗,往往都不是因為選錯標的,而是在波動之際仍然入巿。尤其是個人資金,不需要向外人負責,就更容易放棄了原有進度。
上面討論了成功增持的客戶,但其實也有客戶完成了一樣的作業流程,但在最後關頭卻因為恒指短期不看好而決定再等幾天。之後幾隻標的都升了5%至10%,現在就是思考要否繼續等,還是按計劃入巿,但因股價炒上了,能買到的股數就減少了。當然,同樣等待兩周今年是升,明年可以是跌。但是投資紀律就是要剔除這種不確定性,以防止一等再等,最後變成了不再生息的閒置資金。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