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經濟增長呈放緩趨勢,通脹亦趨跌,情況與我們的預期一致。新訂單活動下降、庫存增加及環球供應鏈改善,令製造行業通脹降溫。此外,環球服務行業的物價壓力也有明顯放緩的跡象。有關趨勢加上主要央行繼續主張緊縮貨幣政策,應會進一步遏制經濟增長及通脹。
中國寬政策利新興市場
中國是環球市場亮點之一,我們認為內地廣泛放寬政策,以支持經濟在清零策略取消後重啟,對亞洲以至整個新興市場而言是有利增長的催化因素。隨着環球經濟增長和通脹繼續放緩,以及近期圍繞歐美銀行體系穩定性的憂慮減弱,我們預期已發展市場政府債券孳息率趨跌。在此環境下,我們預計美元將溫和走弱,而新興市場因其國家央行的緊縮周期接近尾聲,將會表現亮眼。雖然信貸市場目前的價值吸引,但容易受宏觀經濟相關情緒轉變、地緣政治發展,以及央行過度收緊政策的風險所影響。
倚重內需經濟體具韌性
鑑於消費市道不景、收入減少,以及疫後復甦普遍疲軟繼續影響亞洲經濟增長,區內增長將持續面臨下行壓力。新加坡、越南、南韓、馬來西亞及台灣等出口主導型經濟體的增長將面臨更大考驗,而其他側重內需和服務主導型經濟體將展現較強韌性。儘管中國經濟復甦有望帶來一些支持,但美國經濟增長的不利因素將拖累南韓和台灣,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加坡。石油出口國組織出乎意料每日減產超過100萬桶石油,提醒市場注意供應面的通脹風險依然存在。
整體而言,投資者仍然憂慮中國經濟能否在下半年維持復甦的勢頭。市場繼續面對阻力,包括房地產市場尚未回穩、消費信心僅輕微改善,以及勞工市場仍然淡靜。此外,通脹居高不下和主要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削弱外需,導致出口增長仍處於收縮區間。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舉行年度會議,並確立領導班子,整體政綱將由收緊監管轉向支持目標領域增長。
在新的政治經濟周期下,政策協調將得以加強,從而支持未來一年的經濟增長,而對私營企業投資和消費信心更有利的環境,將成為推動增長的主要動力。
亞洲宏觀風險仍然輕微
亞洲銀行體系受惠於多元化的客戶存款基礎,資產負債管理普遍審慎,得以避免出現重大的期限缺口。此外,亞洲最大型金融公司以國有企業為主,因此與西方同業相比,面臨存款外流的可能性較低。年初至今,歐美金融行業的優先企業債券息差以平均計有所擴闊;而亞洲金融行業優先企業債券的息差不是變化不大(中國和印度),就是大幅收窄(香港和南韓)。
再者,亞洲的宏觀風險仍然輕微,外國投資者持輕倉配置,而且美元融資壓力處於低水平,因為企業已儲備可觀的美元存款,即使亞洲貨幣估值仍普遍過低。最少3家央行—印尼、南韓和馬來西亞央行已暫停加息周期,而中國則有別於其他地區,維持相對穩定的寬鬆立場。受惠於有利的基數效應,整體亞洲通脹很可能趨向廣泛放緩,但即使增長阻力加劇,亞洲央行急於放寬政策的機會也不大。基本預測是廣泛央行暫停加息,南韓將會率先採取寬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