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美國銀行業危機影響,金融市場波動驟然回升。雖然美國監管機構宣布,所有受影響的存款都能夠得到全面保障,但市場仍相當關注有關事件會否進一步擴散,並出現系統性的風險。是次事件亦正正突顯筆者今年以來一直強調的穩健投資(SAFE)策略有其重要性,特別是透過多元資產的收益策略,超配優質投資評級的債券,同時延長債券的存續期,以鎖定息口加快見頂前仍相對吸引的收益率水平。至於股市方面,筆者更為偏好亞洲特別是中國股票,主因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另一方面,儘管隔晚的美國消費物價如期下降,但短線市場情緒特別是美股方面相信仍會傾向保持避險。
憧憬中國經濟有驚喜
相比美國,中國今年在政策及經濟層面,或許有更多值得投資者期待的地方。筆者認為,由於預計會有適度的財政刺激幫助,中國的增長有很大機會能夠超過5%的「適度」目標,並支持目標行業的企業盈利出現復甦。
事實上,如果撇除2020年時疫情爆發的影響,中國5%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幾十年來最低的一次,而總體預算赤字目標亦從2.8%,適度上升至GDP的3%。不過,如果我們將結餘滾存和財政穩定基金都納入為赤字融資項目,那麼今年廣義赤字額將從去年的5.9%上升約1.6個百分點至7.5%。如此程度的潛在財政刺激,正意味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要超出5%的適度目標未必太難。至於仍然溫和的通脹壓力,亦有助人行保持貨幣政策偏向寬鬆。雖然缺乏側重於基礎設施和建築業的傳統財政刺激措施,但這亦正好有助降低刺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和通脹的風險,並且限制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上升風險。
針對性措施利個別板塊
以上發展相信不止有利中國股市氣氛,同時亦有望推動亞洲(除日本)股市及其他風險資產的年內表現。因此,筆者將乘着近期中國股市和亞洲美元債券的回吐,將估值更高的歐美股票倉位轉投至這兩項資產類別之上。
至於最新的財政預算和其他政策建議,亦標誌着中國戰略目標與過去不同。當中未有把重點放在基礎設施投資之上,反而着眼於刺激國內消費和創新技術以增強中國抵禦潛在衝擊的能力。這些有針對性的措施,預示某些行業的盈利增長前景或會更容易受惠中國經濟復甦,包括非必需消費品(電動車和大型家電)、技術(半導體)和工業(自動化和國防)。
看好通訊服務非必需消費品
自去年11月以來中國離岸股票一直上漲後,近日走勢有所回落,個別互聯網巨頭股票亦因而回落至較合理的估值水平。後市假若政策立場出現明顯轉向,相關股票在它們有能力推動創新和增加青年就業的前提下,或會被市場重新定價。技術上,恒生指數在19300點附近相信開始會有較強支持,當中通訊服務和非必需消費品行業,料較易受惠由消費復甦所驅動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