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8月17日

姚遠 中國

北京收緊「搖錢企業」監管有因

在過去數月,中國政府一直透過加強監管,整頓國內的科技、金融科技和牟利教育行業,令部分人對北京當局的意圖感到困惑──這一系列的舉動似乎與中國建設高科技和知識型經濟的長期戰略相矛盾。雖然目前的政策環境仍在變化,最終結局難以斷定,但我們也許能追溯當中某些事件的緣由。

呼應「共同繁榮」戰略

中央政府近日的舉動可能出於以下4種目的:第一是降低系統性風險,中國正收緊對發展商的監管及針對大型金融科技企業作出行動;第二是反壟斷及支持公平競爭,中國現正加緊對互聯網巨頭的監管審查;第三,保障資料和國家安全,這直接影響了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最後是促進社會平等和穩健,牟利教育行業的盈利性質一直被視為是其中一個加劇貧富懸殊的因素,促使政府對此進行打擊。

儘管外界對中央的動機有不同的揣測,包括政治鬥爭、加強國家控制、中美脫鈎等,但其實大部分的監管舉動與中國「共同繁榮」的長期戰略重點互相呼應。

中共十九大和「十四五」規劃均強調,「共同繁榮」是中國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重要原則之一。長達數十年的扶貧運動雖成功幫助處於金字塔底層的低收入人士,但財富集中於社會結構頂層的情況卻愈趨嚴重。例如,房地產市場向來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的「照妖鏡」,而大型科技公司的壟斷行為近年亦妨礙了資源流向社會中的多數人,就連教育界亦奉行資本化運作,以利潤為依歸,加劇社會不平等和階級分化。

看到結構性改革契機

雖然中國的優先發展目標出現方向性的轉變,但其政策制定從來亦非一蹴而就。北京當局在過去數月頻頻推出政策,或許是看到了蓬勃經濟帶來了實施結構性改革的契機。然而,隨着經濟動力減弱,當局或需重新調整策略,在短期穩定與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畢竟,「共同繁榮」不是一個在短時間內作出特殊政策變動就能達到的目標。

與此同時,金融市場的反應亦是中國決策者需考慮的另一因素。市場在收緊監管政策後出現的波動,反映投資者可能因不了解北京當局的目的而變得手足無措,可能會引致投資者對中國投資信心下降的重大風險。在現階段,投資者只能適應形勢,或等待決策者提高訊息和溝通渠道的透明度。

監管改革或循序漸進

長遠而言,針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政策變動將帶來最深遠的影響。由於它們在推動創新和吸引全球資本和人力資源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政府要在公平競爭(或反壟斷)和保持這些公司的活力之間取得平衡將是項棘手的任務。現在,大多數已發展市場正面對更嚴峻的社會不平等問題,因此對大型科技公司加強監管已成為全球趨勢,然而這些市場尚未制訂出任何足以改變現狀的新規例。面臨眾多未知之數,中國必須步步為營。因此,監管改革很可能來得緩慢而循序漸進。

姚遠

安盛投資管理

新興市場高級經濟師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