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6月24日

Ben Johnson ETF

剖析美國主動型ETF優勢

光看表面,主動型管理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充滿矛盾,令不少投資者有所誤解,畢竟自ETF面世後的首15年間,該市場都是指數基金的天下。時至今日,在6.6萬億美元的美國ETF市場中,主動型ETF仍僅佔整體約3.5%。

ETF僅是包裝資產工具

主動型ETF並非自相矛盾,而是一項創新的產品。ETF僅是一個乘載和包裝資產的工具,基金經理可運用主動型、被動型,或是兩者兼備的投資策略,為投資者整合及分配資產。通過與主動型基金經理的合作,ETF為投資者帶來實質的優勢。當然,凡事都有取捨,並非所有策略都適用於ETF。而ETF能否發揮最大的優勢,也取決於所採取的策略。

假設所有條件相同,ETF與互惠基金相比的最大優勢就是收費普遍較低。大部分ETF的費用在於建立投資組合的成本(管理費),相對地互惠基金牽涉多項開支,如顧問費、市場推廣、分銷、股東備存紀錄等的費用。一般ETF都沒有以上開支,即使有亦遠較互惠基金為低。成本對基金舉足輕重,節省下來的成本,投資者都可以用於儲蓄、投資,並可隨着時間產生複式回報。

高估易於交易好處

很多人認為ETF的一大優勢是易於交易,筆者認為他們過度高估了ETF在交易時段內無時無刻交易的好處。相反,ETF也有一些被低估的優點,例如ETF在交易所買賣的方式與股票類似,只需一個經紀戶口,投資者便可以買入入場門檻與一股股票相若的ETF。反之,交易互惠基金或限於個別的投資平台,入場門檻亦遠高於ETF。此外,有些主動型ETF旨在複製現有互惠基金策略,其收費與同類型互惠基金的機構投資者股份類別相若,甚至更低,可見ETF幫助推動投資市場,讓更多的小投資者可以和大客戶相若的費用,更廣泛及更輕鬆地進行投資。

對於要在美國納稅的投資者來說,與互惠基金相比,享有稅務效益是ETF的最大優勢,兩者資金進出和基金經理管理倉位的方式不同,差異則造就ETF相對互惠基金的稅務優勢。

互惠基金的交易以現金作為基礎,當投資者購入基金,現金會交由基金經理投入市場。當投資者沽出基金時,基金經理往往要沽出部分持倉套取現金,以應付贖回。現金進出牽涉昂貴費用,產生交易成本及稅務開支,而這些成本會由所有互惠基金的基金持有人共同分擔,沒有進行買賣的投資者亦包括在內。

持貨者不需分擔沽出成本

ETF有實物交易機制(in-kind dealing),當二級市場求過於供時,便需要在一級市場創造新的ETF單位。供求差距令ETF在交易所買賣的價格,較其內在資產的價值出現溢價,這個機制被稱為授權參與者(Authorized participant)的特別莊家締造獲利的機會。透過買入ETF保薦人公布的一籃子證券,授權參與者會用這一籃子證券與保薦人換取新的ETF股份,當證券相對便宜,與ETF股份的差價成為授權參與者的回報來源。當投資者贖回ETF股份時,便以相反方向進行。當ETF基金經理調整其投資組合,例如新增持倉或為現有倉位平倉時,亦可策略性地運用此機制。

相關機制將資金進出及恒常買賣所致的成本轉嫁,由買賣ETF的投資者負擔,而非一直持貨的投資者。此機制最大的優點是稅務成本較低。ETF以實物交易的方式沽出投資組合內的低成本證券,避免實現股票回報。互惠基金近年的大額資本增值,為投資者帶來巨額稅項,正正是主動型ETF享有優勢的地方。

在第二部分,我們會剖析美國主動型ETF的一些弱點。

(二之一)

Ben Johnson

Morningstar

被動式策略研究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