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部分,我們探討了美國主動型ETF的優勢。在此部分我們將會探討其弱點。
採取主動型策略的ETF有其弱點,筆者認為當中最大弱點便是基金經理不能拒絕新資金流入ETF。
考慮到基金規模(capacity)有機會過大,優質投資選擇未能覆蓋所有須動用的資金時,互惠基金經理可暫停開放基金申購。不少市場上最優秀的基金經理均會嚴格管理基金規模,以照顧投資者的利益。然而,ETF不能拒絕新資金,不論基金經理認為市場上有否好的投資選擇,也必須將每一分一毫新流入的資金,配置於投資目標上。在別無他選的情況下,基金經理惟有買入次選的投資機會,或在估值水平缺乏吸引力的情況下,增持現有持倉。此舉或會淡化基金策略成效。
新資金或淡化策略成效
許多基金公司不考慮以ETF形式推出主動策略,最大考量便是規模問題,同時亦解釋為何主動型ETF集中投資於規模限制憂慮較少的市場,如美國大型股票和短期債券。投資者應留意,新流入的資金有可能攤薄主動型ETF的投資組合。
主動型ETF可以選擇的投資範圍,亦較主動型管理的互惠基金為小,例如ETF不得投資於非上市公司。至於非透明的主動型ETF,基金經理可以投資的範圍便更小。現時,這些基金只能投資於與ETF本身交易時段相同的證券,亦即美國上市的股票、美國預託證券(ADR)、環球預託證券(GDR)及其他ETF,而不能投資海外市場。過多限制或令投資者錯失基金經理最為看好的投資概念。
過多限制礙爭取回報
稅務效益方面,ETF一般較互惠基金有優勢,不過難以一概而論。因為主動型ETF的歷史相對較短,推出時市場環境向好,錄得實際課稅損失以抵消未來盈利的機會較少,也較少機會因在恒常贖回時,大手沽出低成本證券,而推高投資成本的情況。另外,主動型ETF過往在沽售證券以應付贖回時,不可以自訂籃子內的成份股,而是向授權參與者(authorized participants)提供贖回單位等值的持倉,證券比重是與組合相同。直至2019年9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實施「ETF規例」才帶來改變,容許自行制訂所增加及贖回的證券籃子,助基金經理選擇性地加減ETF投資組合內的證券,大幅提升主動型ETF的稅務效益。
ETF只是承載工具
主動型ETF有其優點和弱點。雖然ETF這個承載工具讓投資者獲取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最大優勢,但並不能解決主動型投資管理的所有問題。
而最重要的其實是工具內的東西。誰負責管理投資組合?所採取的管理程序如何?ETF的母公司有否照顧投資者的利益?以上都是投資者在仔細審視主動型ETF時,最值得關注的問題。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