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苗接種加速,全球經濟將在2021年第二季加快從疫情中復甦。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料在去年暴跌3.4%之後,在今年增長近6%,為50年來最快的增速。
不過,雖然宏觀經濟前景利好,但風險資產在未來幾個月仍面臨三大挑戰。
風險資產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歐洲疫苗接種速度緩慢,使整個歐洲大陸迎來第三波疫情蔓延。歐盟未能獲得足夠劑量的新冠肺炎疫苗,迫使包括德國及法國在內的成員國將冬季封鎖措施延長。擴大對經濟及社會活動的限制,增加了歐洲重要的旅遊業錯失第二個「夏季旅遊旺季」的風險。因此,歐羅區的經濟增長現在會更慢,2021年GDP增長預期從5.5%下調至4.5%。
不過,隨着歐羅區成員國最終在今年重新開放,以及疫苗分發速度加快,歐羅區仍有可能出現強勁反彈。但近期疫情浪潮將推遲復甦的時間,導致該地區在2021年的復甦落後於美國及中國。
經濟前景面臨的第二個風險是,市場憂慮當封鎖措施放鬆時,通脹會捲土重來,迫使各大央行較預期更早開始加息。未來幾個月,債券市場可能會繼續波動。
勞動市場疲弱限制通脹
聯儲局、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都向投資者保證不會提高利率,因為貨幣政策制定者認為今年的通脹率只會暫時超過2%的目標。但金融市場已經在憂慮,隨着經濟重啟、增長反彈、各大央行因疫情而繼續印鈔,以及美國、英國、歐羅區及日本政府今年都將提供進一步的財政刺激,通脹將會加劇。因此,短期內政府債券孳息率可能繼續面臨上行壓力,因為投資者憂慮當通脹率超過央行2%的目標,可能需要提高利率以阻止經濟過熱。
不過,今年的通脹風險不太令人憂慮。美國經濟仍面臨高失業率,在疫情期間失去的數百萬工作職位尚未恢復。因此,即使基數效應導致未來幾個月通脹水平臨時升至2%以上,美國勞動力市場的大幅疲弱可能會控制通脹。因此,預料聯儲局不會很快開始加息。
經濟前景面對的第三個風險是,市場憂慮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會放緩經濟活動,以應對中國經濟中債務的累積。自今年3月全國人大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設定為「6%以上」以來,這種擔憂有所加劇。在中國經濟已從疫情中實現V型反彈的情況下,這個模糊的目標可能與政府放緩增長的做法相符。
中國今年料增長8%以上
中國境外的疫情前景仍然不確定,預料今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政府不會採取行動減緩增長。在通脹率目前低於零的情況下,央行幾乎沒有理由開始上調其基準利率。因此,中國的強勁增長可望看好,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以上。
簡言之,歐洲的疫苗接種情況、美國的通脹憂慮以及中國的債務擔憂,可能會使金融市場在5月份保持震盪,但強勁的全球增長、非常鴿派的央行政策和進一步的財政刺激,勢將繼續利好今年的風險資產。
如果拜登政府支持經濟復甦的1.9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在3月份獲國會通過,以及拜登團隊即將推出的3萬億美元多年投資計劃,導致聯儲局放棄目前的鴿派立場,轉而將開始加息的時間提前至2022年而非2024年,這將是一個意外的鷹派立場,可能會導致10年期和3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分別飆升至2.00厘和3.00厘以上,從而衝擊風險資產表現。
但聯儲局目前正在實施「平均通脹目標」戰略,如果央行認為通脹上升超過其2%目標只是暫時性的,央行將可保持利率不變。因此,即使2021年通脹率超過2%的目標,本行認為聯儲局在未來幾年內亦不會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