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總統拜登簽署1.9萬億美元的新冠疫情救助計劃,加上近期提出的2.25萬億美元的基建項目,市場日益擔憂該等計劃可能對環球通脹及利率產生的影響。
儘管過去美國部分政界人士大力倡導財政審慎,但如今的財政赤字卻幾乎沒有受到兩黨中任何一黨的反對。現代貨幣理論似乎已成為當今合理的主流經濟政策,該理論主張擴大貨幣供應,只要其沒有導致通脹超出可控範圍。
通脹屬暫時性
開支的爆發式增長對通脹的影響取決於貨幣的流向。倘若大部分流向低收入者,則更可能被用於眼下的消費,由此對價格產生更直接的影響。但倘若是像不久前一樣推動高收入者的收入及財富不斷累積,則大部分貨幣供應最終將成為儲蓄,與其說通脹,不如說其是資產價格上漲帶來的財富增長。
新冠疫情後開支飆升加上供給側持續遭遇瓶頸,或會導致價格暫時性上漲。但除非這伴隨着持續的總收入增長,否則根據簡單的供需動態,價格上漲過後需求將有所下降,因此價格最終將恢復至原有水平。
中國基建刺激能力達極限
現時,中國經濟規模之大足以影響環球。儘管中國資本市場正逐步開放,但對資本流動的約束暫時限制了人民幣作為重要儲備貨幣,或中國作為一股重要的力量抵禦美國帶來的任何負面經濟影響的能力。此外,中國透過基建開支施以刺激的能力已接近極限。一個國家透過公路、鐵路或港口開支產生正面經濟利益的能力不過如此,中國已接近極限。與此同時,鼓勵國內擴大消費的成果並不顯著,家庭儲蓄佔收入比重仍居高不下。因此,中國暫時不會成為通脹壓力的另一來源。 現時,中國最新發布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為負。
於香港而言,由於金融管理局自動讓港元與美元掛鈎,因此美國通脹及利率變動更加重要,對其有着更直接的影響。
利率上升通常不利於回報。於固定收益而言,債券價格與利率變動呈負相關。孳息率愈是上升,對價格的負面影響就愈加顯著。
利率降不再是利好條件
股票方面,若干行業如能源、基礎物料或必需消費品,最初或將受惠。但隨着通脹壓力的逐漸增加,投入價格及僱員工資將有所上漲,進而抵消售價上漲帶來的邊際改善。估值亦會受到影響。隨着經濟前景變得更加黯淡,投資者將從邏輯性及正當性角度要求更高的安全利潤。此外,倘若倒轉市盈率,可以將其視作盈利收益率。股票與債券回報相互關聯。因此,隨着孳息率逐步上升,市盈率亦可能承受下行壓力。
短期而言,於通脹上升環境中,最佳投資對象是實物資產,例如房地產或黃金。只要保持實質經濟增長,控制貸款損失,當息差開始拓闊時,央行及其他金融服務公司就有望受惠。部分擁有一定定價能力的必需消費品商,亦可將增加的投入成本直接轉嫁予終端消費者,從而保持利潤。
一般情況下,主流經濟思維主張基建修繕並不會推動經濟增長加速,理由是其並未創造新的生產性資產。但美國深受失業人數增加的影響。因此,只要主要目標是提振疲軟的需求,最低通脹或利率或可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正面的經濟影響,至少短期之內如此。投資者應做好準備,未來利率下降可能不再是一個利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