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暫未告一段落,民主黨代表拜登宣告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總統特朗普目前拒認敗選。現時參議院控制權未明朗,需留待明年1月次輪投票。若最終拜登可順利當選,但在目前兩院控制權未明下,料亞洲股市特別是北亞地區會繼續受到支持。
無論從外交政策或投資角度來看,若美國總統順利交接,相信有助緩和市場的負面情緒,美國將會再次修復與各個盟國之間的關係,收窄國內貧富懸殊的差距。中美關係料不會出現重大變化,兩國之間的關稅可重返2018年前水平的機會不大,但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及措詞應不會像特朗普政府般,經常左搖右擺,料有助緩和貿易緊張的局勢。
民主黨若失參院政策難行
我們預期美元會持續疲弱。一般來說,在美元走弱下,亞洲新興國家如東盟的融資成本將相應下降,當地貨幣得以受惠,同時弱美元偏向有利北亞順周期貨幣。然而,若眾議院及參議院控制權出現分裂的情況,拜登早前表明的稅務政策、醫療保健及刺激經濟措施未必得到積極的支持,相關討論或停滯不前。
對抗新冠病毒是拜登另一重點政策,我們預料,美國經濟或將入「W」形復甦及低增長階段。事實上,這形勢有利中國市場,由於當地經濟已逐漸從疫情恢復過來,今年第二季及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分別按年增長3.2%及4.9%,此增幅料有助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內地市場。
特朗普在任期間,透過制裁及阻礙中國大型電子產品製造商及半導體生產商高速發展,藉以打擊中國的核心行業,變相利好台灣及韓國的高科技生產商。不過,若在拜登領導下,相信中美貿易及科技的緊張關係會得以緩和,但遏抑中國科技發展的長線策略料不會改變。
隨着中國進一步融入國際市場,中國將更熟悉跨國規則,大型國際企業或會將供應鏈撤出中國的步伐放慢,同時對中國「十四五」推動的「雙循環」概念更感興趣。
亞洲推動自給自足利內需
自中美貿易戰於2018年爆發以來,亞洲各國更專注於推動內需市場,區域化發展亦比全球化更為重要。美元貶值除了減低融資成本,更有助東南亞各國吸引資金來投入,中國、美國及韓國投資印尼鎳礦及相關設施便是好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市場前景。今年油價持續低企,令印度的財政收支大幅改善,而拜登對伊朗的行政手段及移民政策,更有利於印度的石油進口及資訊科技行業。至於印度政府積極推動的「印度製造」政策,加上各國企業均物色中國以外的供應鏈,相信亦利好印度的製造業前景。
儘管總統特朗普向法院興訟,但投資者要謹記,大選結果只是單一事件,更重要是留意新任總統上場後的政策方向及對亞洲的取態。近年亞洲各國的增長動力已逐步轉移至本土消費,自給自足能力也明顯加強,投資者若想在亞洲市場分一杯羹,便不能錯過內需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