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中國A股下跌,而金價更錄得近7年最大的單日跌幅。早前強勢的A股及黃金出現回吐或許引發部分投資者的憂慮,但我們認為走勢更可能只是技術超買後的健康調整;當然債息的走勢需要密切關注,但疫情及經濟改善的趨勢對中長期走勢才是最主要的驅動因素。
近日中美因制裁令關係進一步惡化,可以相信地緣政局的發展將會繼續為市場帶來波動,但卻不一定會影響由美元回軟及政策推動的中長期走勢。
單邊交易增回吐風險
近期風險資產繼續反彈,擺脫早前一度受疫情的衝擊。最近數周支持我們看好後市的因素有增強的趨勢。具體因素包括:1)美國、歐洲和中國上月的採購經理指數再次處於擴張區間;2)美國第二季企業盈利勝預期,令全年盈利預測向上調;3)歐羅區各成員國決定發行7500億歐羅的共同債券以推進財政刺激,屬里程碑發展;4)美國推出新一輪財政刺激的預期升溫。
回顧近期發展,一些利好因素令市場感到驚喜,包括最少一種候選疫苗有望在2021年初前投入市場的可能性不斷加大,較預期為早。過去兩周,新增新冠肺炎病例在美國南部有見頂跡象。美元最終在貿易加權的基礎下自3月高位累跌了10%;全球金融狀況也由此得到寬鬆,新興市場尤其如此。這有助風險資產的反彈擴大至非美資產、黃金和商品之上。
不過,我們認為利好消息也帶來了短期風險。我們的市場多樣性指標顯示,幾類資產的長倉水平已經非常擁擠(市場單邊交易的例證),這加大了短期回吐的風險。雖然股票交易的長倉水平還沒有相當擁擠,但8月份股市往往會出現季節性走弱情況。一旦出現催化因素,市場反彈將受考驗。潛在的催化因素包括歐洲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彈,以及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大針對中國的力度。
不計短期波動的風險,我們會視後市的調整作為增持偏好資產的機會。與此同時,波動率若再度上升,亦有機會成為產生收益的機會。
中港股市升勢受考驗
內地和香港股票自上周五開始出現沽壓,此前美國政府針對在美營運的中國科技企業採取不利行動(包括封禁兩款中國應用程式)。不過,明晟中國指數成份企業只有2.3%的收益來自美國。其絕大部分收益(89.9%)來自中國內地。板塊而言,能源和醫療保健對美國的風險比重最大,分別有9.2%的銷售收入來自美國。排在其後的是科技板塊,8.1%的營收來自美國,所有其他板塊來自美國的營收佔其營收總額的比例都低於3%。因此,如果美國進一步採取制裁措施,能源、醫療保健和科技板塊的營收都有可能受衝擊,但其對中國股票的直接影響整體應該有限。
不過,近年來,中美緊張關係已經多番觸發中國股票下跌。如2019年5月,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明晟中國股票指數下跌了16%,中國在岸股票下跌了14%。整體發展上,我們認為特朗普可能傾向在大選前對中國保持高壓姿態,但亦不太可能讓事態嚴重升級,因為或阻礙市場期待的美國經濟復甦。要留意的是2019年5月中美緊張關係升級之際,標普500指數也回吐了7%。
中國內部來看,我們將繼續關注融資融券交易情況。雖然保證金交易量有所上升,但仍遠低於2015年時的高峰水平,當時水平之高曾引發監管機構憂慮。不管是在岸還是離岸中國股票,目前較亞洲不計日本股票都有折讓,亦是我們看好的股票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