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自7月初起因科技股帶動衝上高位,但之後受到中美政治角力升溫影響,表現反覆向下。正如筆者之前提及,基於美國總統特朗普團隊在處理疫情方面遜色,以及種族問題等種種因素影響下,導致選情告急,令其陣營加大力度打「中國牌」。最近數周美方差不多每天對中國都有不同的指控,我們估計此情況將會持續,料對股市造成一定壓力。
排除各種障礙,科技股表現仍然強勁。美國納指固然不斷創出新高,恒生指數公司亦在7月推出被籲為「港版納指」的恒生科技指數,指數自7月以來(截至8月10日)已上漲了12%,跑贏同期恒指的3%。
高估值反映預期較高增長
恒生科技指數追蹤在港上市最大的30間科技及創新領域公司股票表現,大部分都是在港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行業集中於高增長的資訊科技(佔指數七成)、工業及非必需消費品板塊,並挑選科技化業務、研發投資較高及具有強勁收入增長的公司作為成份股。因這些公司過去表現強勁,現時指數的估值位於較高位置,預測市盈率約34倍,其預期2019至2021年均盈利複合增長率為25%,比其他大型指數如MSCI中國指數及恒生指數的8%及-1%優秀,亦能解釋現時的高估值水平。不過,投資者須注意,由於其成份股數目較為集中並以增長股為主,指數會有較高波幅及較低股息率。
除了偏重於科技及創新板塊外,恒生科技指數另一個特點就是快速納入機制。一般的大型指數納入新成份股往往需要充足的上市時間,加上要滿足市值及流動性的要求,才能於季度檢討中加入這些指數。而對恒生科技指數來說,只要新上市的公司市值夠大,就能夠在上市10天後加入指數當中,代表着新上市「獨角獸」及回港作第二上市的公司有機會被快速納入,加強指數的吸引力之餘,亦能及時反映市場變化。
上交所科創50估值更高
另一邊廂,上交所亦在科創板成立一周年推出「科創50」指數,追蹤科創板最大50間公司股票表現。「科創50」指數市值為恒生科技指數約四分一,估值上較恒生科技指數貴,預測市盈率約67倍,預期2019至2021年均盈利複合增長率為25%。該指數以資訊科技及醫療保健板塊為主,共佔指數八成,而兩者都是內地長線高增長的行業,因此,筆者認為這個指數亦會受到投資者的注目。
最後值得一提,相信大家都密切關注恒指公司在本周五的指數季度檢討結果,個別受市場追捧的W股(同股不同權股票)及S股(第二上市股票),料很大機會能夠加入恒指及國指當中,令指數有重估的機會,以及加強長線增長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