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肆虐下,市場情況每日在變,連我們熟悉的資產特性亦起了變化。今年3月份,因疫情蔓延至歐美地區,環球資產市場出現劇烈波動;再加上投資者當時對市場流動性問題的憂慮升溫,促使他們急於沽出資產套現,令債券市場遭受到沉重打擊。
為了穩定借貸成本,同時希望支持受社交隔離令打擊的經濟,美國聯儲局等主要央行,急忙推出全面的應對措施,當中包括大規模的債券購買計劃,並且採取進取的措施,試圖干預信貸市場。
大規模量寬扭曲價格
以聯儲局為例,局方在恢復資產市場秩序方面做得非常理想,過去兩個月便透過量寬向市場注入2萬億美元的流動性。我們大可以將之與金融海嘯時的救市措施作比較,當時金融危機過後的兩年內,量寬規模亦不過是1.5萬億美元,可謂高下立見。不過,聯儲局的大規模措施,雖然將資產價格穩定下來,並且降低市場波動,但是債券投資者卻需要加以警惕。
透過一系列的貨幣政策,債市雖然暫時回復平靜,但是這些措施卻改變債市的格局。從宏觀角度看,大規模量寬將扭曲資產定價,令債市未必能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發出傳統的指標性訊號。
債務增或致金融抑制
各國政府或需要將利率維持在名義GDP增長以下,以減輕債務負擔,即所謂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換言之,如要負擔得起日益龐大的債務支出,將融資成本維持在穩定水平將成為各國日後的要務,對於負責制訂貨幣政策的央行官員來說,可謂要面對極大挑戰。
面對債市最近的變化,投資者不僅需要提升組合的穩定性,同時又要在收益低迷的市場環境中,爭取較高的回報,因此,重視資產質素非常重要。至於資產類別方面,在央行龐大的買債措施下,其計劃買入的資產將最能受惠。綜合以上因素,我們認為投資級別企業債券、證券化資產等較為可取。
優質企業可捱過寒冬
除了留意那些即時受惠於央行買債計劃的資產外,我們認為投資者需要提防信貸市場的風險。因此,在企業債券方面,我們認為投資者有必要仔細進行研究,從而識別出一些資產負債表強勁的發行商,因為這類企業的財政狀況良好,可承受長期經濟衰退所帶來的壓力。
雖然疫情在個別地區已有放緩跡象,然而經濟仍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完全恢復過來。因此,我們目前的取態仍然較為謹慎,偏好選取優質的高收益債券,因為這些公司較有能力捱過經濟寒冬。
在新冠疫情期間,雖然連債券市場都未能幸免而出現較大波動,然而各國央行和政府所推出的龐大救市措施,令債市迅速恢復穩定,而且措施亦帶動個別固定收益工具的需求。目前市場上仍不乏能夠創造可觀收益的固定收益資產,可用以建構防守性的投資組合,以抵禦目前的不明朗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