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30日

舒暢 中國

貿戰發展主導2019中國經濟

2019年中國經濟下行將成必然,而下行程度將取決於中美貿易戰的演變和走向、政府如何調整其對國外內不利因素的反應,以及落實政策的方法。

我們預測中國將於2019年面臨3種情況:

• 基準預測:若貿易戰沒有升級,2019年經濟增長率將由2018年預計的6.6%下降至6.2%,拖累增長率的主因將是出口量萎縮3.9%。政府將加強支持內需的政策,投資將增長11.1%。通貨膨脹將會加劇,但不足以限制政策寬鬆。

• 在悲觀的情況下,如果美國向更多中國商品徵收高關稅,中國經濟將進一步放緩,增長情況亦將更加糟糕。若政府提高基礎建設投資以推動經濟增長,將導致債務進一步增加。

• 在樂觀的情況下,貿易緊張局勢得以緩解,減低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偏向的可能性。

明年出口或現衰退

2018年,貿易戰一直處於「口水戰」階段,而2019年它將升級並愈演愈烈,帶來切實的影響。儘管美國和中國均提高了關稅,2018年首10個月的出口量仍增長了13.7%。中國公司紛紛趕在關稅提高前加快生產和運輸,而海外進口商則增加了其庫存。

這種前期投資情況,再加上全球增長放緩,導致出口量很大機會在2019年出現衰退。出口退稅和貨幣貶值或能抵消一些影響,但是中國的淨出口額無疑將於2019年收窄。

更多措施促信貸流動

在外部環境不利的情況下,經濟增長將取決於內需。然而問題在於,儘管最近幾個月政策有所緩和,信貸增長仍持續放緩。

我們預計當局2019年將採取更多的措施,以助消除貸款渠道的阻礙及限制。中國人民銀行或會將存款準備金比率再降低200個基點,甚至將其基準利率降低25個基點。其他措施可能包括:1)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2)為私營企業提供信貸支援,以助其獲得債權和股權融資;3)銀行貸款窗口指導;4)調整宏觀審慎評估框架。

加大投資推動經濟

我們預計,政府將在2019年加強推動基礎建設的發展。由於貨幣寬鬆和針對私營企業的支援將有助改善信貸狀況,私人投資也可能出現回升的現象。政府正在研究的潛在企業減稅措施,亦將發揮顯著推動作用。我們預計,中國的總體投資額將由2018年至今的5.7%,提高至2019年的11.1%。

私人消費近來出現了疲軟的跡象,反映出收入增長放緩、市況低迷,以及醫療和教育負擔加重。2019年,消費品關稅的下降和個人入息稅率的削減應該會抵消一些負面影響。我們預計私人消費將增長6.4%,零售額將增長9.5%,而2018年至今的增長率則分別為6.3%和9.1%。

人民幣或首季跌破7

2018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已貶值了6%,而且此情況將延伸至2019年。

儘管人民幣兌美元滙率已經接近破7關口,但是外滙市場仍然基本保持穩定。人行最近幾個月提到的滙率「底線」可以理解為特定的滙率水平,或者是人行要避免的局面──失控的滙率下降。目前滙率下降的情況似乎正從前者轉變為有序管理貶值。

我們預計人民幣滙率將在2019年底跌至7.30,並有可能在第一季度跌破7。

貿戰成主要下行風險

我們認為中美貿易局勢不太可能在短期內緩解。

我們的基準預測是基於美國向2500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關稅的前提所得,當中的一個重要下行風險是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美國若將關稅擴大至中國所有出口美國的商品(每年大約5000億美元),則將為中國2019年的出口量帶來更大的衝擊,而且製造業或會遷出中國,使其中期前景變得不明朗。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或會更大力支持內需,提高基礎建設投資額,並且可能需要放寬樓市調控。這些措施帶來的結果可能是更糟糕的增長組合,使中國偏離近年來的投資型增長趨勢。

國內經濟也存在下行風險。從長遠來看,政府需要推動去槓桿、加強環保管制和地方政府融資控制。這些政策落實需時長,並會推遲經濟增長的穩定階段。

未來一年關注政策走向

國內外的雙重挑戰導致中國政府面臨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峻的局面。

• 貿易保護主義不但扭轉了幾十年開放經濟的趨勢,還將動搖全球的供應鏈。

• 去槓桿化至今已暴露出中國金融和企業界的嚴重問題,當局必須採取更多的措施。

• 充滿生機的新興行業正在崛起,但不足以推動整體經濟的增長。

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若干年時間。中國經濟和金融開放倒退的風險雖然很小,但切實存在。另一個更大的風險就是,政府為了推動經濟增長而作出恐慌性對策,對債務積累視而不見。有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政策制定者目前已經避免作出最壞的決策。未來一年將證明,當局能否在推動經濟增長和避免影響中期前景之間取得平衡。

舒暢

彭博

經濟學家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