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滬港通」、「深港通」相繼開通,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逐漸融合。但中港市場各具特點,要磨合是否有難度?在互聯互通趨勢下,投資者可如何部署?今期深入探討。
互聯互通打破額度限制
目前海外投資者對A股投資比例並不高,與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並不匹配。隨着滬、深、港三個交易所加快融合,中國股市的規模不容忽視,全球投資者將更加重視中國市場的發展。
「滬港通」、「深港通」令兩地股市交互融合,讓境外資金可更方便地投資於A股。以往外資可透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稱QFII)投資國內股票,但QFII設有投資額度限制,對基金公司而言是一個掣肘,導致海外基金的A股持倉比例偏低。「滬港通」、「深港通」渠道可免除額度限制,補充QFII的不足,預計海外基金公司對A股的持倉比例將會因此而增加。
海外投資者一般認為中國股票交易有欠便利,而且他們對中國市場認識不足,故在中國的配置普遍少於全球投資組合的5%。在「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後,海外資金可停泊香港,並可隨時投資於A股;若A股估值偏高,則可投資於國企及港股。相信外資在中國股票(包括A股及香港股票)的投資比例將逐漸上升。
中港股市融合利好市場
中港共同市場是必然趨勢。在香港市場方面,部分在香港上市的大型國際銀行,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企業並無在內地上市,互聯互通機制可予內地投資者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料這些股份會受內地投資者青睞。
同時,A股市場將趨向成熟。以往,A股市場的小型股較為活躍,但海外機構投資者卻多偏好藍籌股,加上小型股的供應因IPO而愈來愈多,相信小型股的估值不會大幅走高,預計未來大型股甚至比小型股出現溢價。
A/H股價差勢逐步收窄
大部分兩地藍籌股A/H股價差已逐步收窄,比如銀行板塊,價格差異在10%至15%左右。價差比較大的主要是小型股和績差股。另外,內地與香港兩地稅收等問題也可能造成價差。長期來看,預計A/H股價差將徘徊在10%至20%合理水平。
與美國等海外市場的藍籌股相比,中國藍籌股市盈率並不高,且具備較大的吸引力。因為從長遠來看,中國消費升級空間比較大,而且增長穩健。例如國內某些消費上市公司,雖然市盈率與國外同類公司相近,但中國的增長潛力更為確定,料業績可以保持10%至20%的年化增長,外國同類公司卻增長緩慢,所以對國際資金來說,A股市場的部分個股仍是較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