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滙指數在8月一度由今年1月初的高峰約103點,回落至低於93點的水平,調整幅度近一成。在美元呈弱的形勢下,亞洲資金流向美國的壓力得以紓緩,更推動資金投入亞洲尋找投資機會。
年初迄今,亞洲股市(日本除外)可謂領盡風騷,香港恒生指數在區內跑出,首3季累積漲幅近27%,緊隨其後的印度、南韓及菲律賓股市指數也上升17%至19%,連漲幅較少的泰國股市指數也錄得約4%的進賬。
亞洲吸引資金進駐,皆因有實質基本因素支持。近年區內國家逐步走出2008年金融海嘯後的困局,多國政府致力推動經濟改革,配合城市化發展、消費起動,以及服務業比重提升。在多重積極因素的作用下,亞洲經濟增長步伐遠勝其他地區。
投資亞洲佔比偏低
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4月發表的展望可見【圖】,佔全球人口一半的亞洲地區,其佔環球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料將在2018年達至近24%,較2008年急增逾一倍。事實上,亞洲國家GDP增長幅度自2008年起一直領先於環球、新興市場及已發展市場,IMF預期,2018年亞洲GDP增長幅度將繼續保持在5%以上。
儘管今年亞洲股市表現大幅拋離成熟市場,但區內市場(日本除外)估值仍低於美國、英國及日本等成熟股市,最新市賬率只有約1.72倍。加上目前投資於環球股市的資金當中,亞洲成熟及新興市場的投資佔比仍不足20%,遠較北美市場投資佔比逾54%為低,具備可觀的提升空間,資金流入對區內股市可起積極提振作用。
區內出口恢復增長
從外貿數據可見,亞洲出口(日本除外)已扭轉自2010年展開的調整趨勢,從2015年起重展升浪。此外,在企業重新增加資本開支的情況下,毛利率及盈利均呈上升趨勢,帶動區內股份的2017年度每股盈利預測上升,為7年以來首度呈現增長的開端。
無可否認,亞洲市場對美息走勢較為敏感,但現時美息向上趨勢意味美國經濟轉佳,將有利亞洲經濟更穩固增長。
對投資者而言,目前亞洲仍機會處處,亞洲股票(日本除外)前景仍然吸引,建議投資者多留意各國動態及滙率變化帶來的機遇,亦可透過市場波動性及市場失效(Market Inefficiency)事件尋找獲利機會,並且利用眾多市場資訊,為投資追求更理想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