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近30個國家的領導人,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負責人,以及來自全球各國的代表齊聚北京,出席中國牽頭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修建橫跨亞歐大陸的鐵路、公路、港口、管道及其他基礎設施,這一雄心勃勃的計劃,通過陸路和海路把中國與中亞、歐洲和非洲連接起來,以現代版「絲綢之路」增進國家間的貿易聯繫,並改善沿線國家民生。
反全球化浪潮
4年前,當中國首次提出「一帶一路」時,這一計劃雖然受到了全球矚目,但始終影響力有限。不過,近年隨着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相繼掀起反全球化浪潮,「一帶一路」倡議的意義反而更加突顯。特朗普所領導的美國政府已經明確表明拒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美國逐步從全球貿易領導地位的寶座退下,恰好為中國帶來機會,填補這一空位。同時,世界也注意到了這一轉變。
世界開始為全球化尋找另一條道路,眾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開始意識到,為了保證自身經濟及貿易的健康發展,他們有必要通過加入「一帶一路」計劃,從而得到來自中國的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確實有可能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同時也發揮了中國的優勢:中國的儲蓄規模冠絕全球,存款遠超國內投資需求,另外,中國亦擁有承接大項目的經驗。這一倡議不僅可以幫助沿線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更能夠通過深化國際貿易往來促進經濟發展。因此,大部分國家參與「一帶一路」計劃的趨勢自今年開始更加明顯。
商業合作基礎
此前有市場評論或對「一帶一路」倡議有一定誤解,認為這是一項資助或援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計劃。甚至有部分東南亞國家在計劃剛剛提出時,曾期望這是自己能夠獲得中國援助的另一渠道。但實際上,這一倡議真正強調的是通過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實現合作共贏。如今,隨着中國政府對外釋放更多訊號,這一計劃的運作模式也愈加清晰,即以市場化的商業合作為基礎,雙贏才是合作的前提。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另一重要意義是分享經驗、鼓勵自由貿易和全球化,同時亦能有助進一步消化中國的過剩產能,例如水泥、鋼鐵和運輸器材等。中國在過去幾十年的時間裏,既創造了無數奇蹟、幫助1億人脫離貧困,同時亦引導人們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實施過程緩慢
這一計劃所涉及的資金量約4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三分之一的GDP,但由於優秀的項目資源稀缺且許多長期項目回報較低,因此實施過程料較為緩慢,尚需時日才能看到實質進展。不過,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中國與「一帶一路」倡議所覆蓋的60至70個國家之間的貿易明顯增加,增長速度遠高於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反映倡議計劃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