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看到台灣的退休年金改革引發群眾包圍立法院和發生一些暴力行為,連台北市長也被揍了幾拳。筆者反對暴力,但見台灣老人家和退役老兵可能因此變得老無所依,也覺得他們可憐。事件看似遙遠但是其中所涉及的問題,正是世界各國政府面對的人口老化、拿退休金的人和要政府支援的人比例上升,由政府承擔或經營的退休計劃無法持續,所以不斷有國家以推遲退休年齡或削減福利來拖延問題。
香港的退休制度依賴僱傭雙方供款的強積金,相信讀者也有同感的是強積金不足以應付退休生活。在本月初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宣布計劃明年推出一項公共年金計劃,這是否真的為退休多添一支財務支柱還是新瓶舊酒,要看具體內容和日後的執行成效才好說,這裏可先推敲一些年金的問題。
男女年金率有分別
公共年金的對象是65歲或以上人士,他們可存入一筆現金,存款轉化成終身年金,即是每月收取固定現金直至百年歸老。據計劃初步建議,存入金額上限最多為100萬,最少存5萬。但由於男性與女性的預期壽命不同,可取得的年金或年金率因此有分別。男性存款每10萬元預計可每月取得約500至580元。女性每10萬元可得約450至530元。
假設一名男士沒有其他投資或積蓄,住在公營房屋,預計壽命為90歲,在65歲時取回強積金100萬元,每月用5000元,在16年7個月後即81歲就會無以為繼(不計通脹、投資回報或其他社會福利)。如果把全部100萬的強積金轉往公共年金,終身每月收5000元。假如活至90歲即共收回150萬元。當然身邊或有朋友說「錢在自己手中好,如果只活到75歲那就賠本嗎?」,世事難料,保險(年金本來屬保險產品的一種)都是保障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況且計劃將會有105%保證,即是若投資者在一定期間內去世,其受益人可以取回本金105%的保證。
在決定年金是否適合自己時要考慮個人的開支和資產狀況、長期短期的現金需要、對生命的預期等等因素之外,公共年金也有一些問題影響它的可行性。
未能改善退休生活
建議的公共年金對於有額外現金的退休人士可以算是多一項選擇,但是對沒有其他退休支援的人士而言,它只是把現金轉移,以另外的時間表和方式支付,而不是另一條獨立的退休支柱。從上述例子可見如供款人沒有其他資產,這公共年金並不能改善每月收入(年期長了、總額多了,但每月收入不變),所以未能改善退休生活。
計劃由金管局屬下的按揭證券公司營運,企業倒閉風險極低。年金投資雖然建議不收管理費用,但是據過往經驗,官僚機構行政效率偏低,投資回報能否令計劃持續,到時要政府公帑買單,會否出現像台灣或各國削減年金一樣的局面?
所以筆者雖然原則上支持公共年金,但是希望把它改善,開放為由年輕時已可以購買,並有一定強制和自願性的成分,增加計劃的選擇,例如月供、分期或一筆過供款和不同的支款期等等。由市場供應商競爭參與來提供計劃,政府則在資金上投入和在成本、質素上監管,加上改革強積金成為全自由行。退休時有強積金也有年金,這才算真正增加退休的財務支柱,改善退休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