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選舉塵埃落定,形像特殊的特朗普將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本欄10月中就曾分析,在狂人形像背後,特朗普代表了一套本屬偏鋒的經濟和貿易政策主張。當中對亞太區最有影響的主張,就是反自由貿易政策。這類經濟保護主義將成為美國的總統立場。
根據票站調查的數字,45歲以上的美國人,超過55%選票投給特朗普;而在沒有大學學位的白人男性中,超過七成選票投給他。另一方面,在國際知名大城巿中,幾乎無一例外支持希拉莉,但卻敵不過支持特朗普的郊區票源。中西部的工業重鎮飽受自由貿易影響,亦較以往更傾向特朗普。故此,特朗普之勝,勝於反自由貿易票源。自由貿易下受惠的高學歷城巿居民都支持希拉莉,而被自由貿易幾近淘汰的藍領工人則支持特朗普。
類似的還有英國脫歐公投。脫歐陣營將開放移民政策與歐盟會藉掛鈎,而移民政策對低收入人士影響最大,所以當日公投在倫敦以外,年齡較長、收入較低的選民,大都支持脫歐。
得到拉美裔選民支持
在今次美國總統大選,我們甚至看到經濟考慮比族群考慮更重要。特朗普說要在美墨邊境建築新萬里長城,又說會遣返1200萬以拉丁美裔為主的非法移民,主流意見都認為他已經放棄了拉美裔選票。但在拉美裔選民之中,特朗普得票率接近三成,超越了2012年羅姆尼的得票率,證明他的經濟政策在一般處於低收入水平的移民群體之中,並非毫無吸引力。
十九世紀初期,英國尚在工業革命之初,機械化生產剛剛取代手工作業。1811年就爆發了盧德革命,一群紡織工人希望剎停工業革命,以保障手工作業工人的工作權。盧德革命雖然歷時5年,中間經歷了暴動、拘捕、審判等階段,但是最後亦敵不過社會整體發展,成為歷史註腳。
新盧德派在各國出現
科技突破或範式轉移之際,必會有族群受到影響。今年英美兩國的選舉和公投結果出乎意料,都是主流意見忽略了在自由貿易主義之下,各國已經出現新盧德派。特朗普上場之後,就能看到他會否兌現選舉承諾,落閘保護美國工作。
今年10月中,特朗普曾經公布他的百日政綱,是他上任後的100天會優先處理項目。當中對亞太區最重要的,是特朗普將放棄TPP,並且重啟各項貿易談判。亞洲諸國長期靠貿易製造增長,重寫遊戲規則對亞洲將會弊多於利。假若歐盟接下來的選舉亦出現影響結果的盧德派,甚至可能連歐洲都出現支持重設貿易壁壘的聲音,那麼亞洲的投資環境將更為不利。
美國資金從亞洲流走
特朗普另一政策是重新吸引美資企業投資美國。在他的政策當中包括大興土木更新美國基建,加大公私營基建合作計劃的規模。這亦包括稅務政策,容許美資企業將未交美國入息稅的海外盈利,以10%的稅率帶回美國本土。公私營合作對私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很有吸引力。特赦式的稅務優惠或會吸引美資公司先將資金帶回美國,變相將美資在海外的資金抽走。再加上特朗普認為美國應該加快加息速度,更可能進一步抽走資金。亞洲地區過去幾年游資太多,但可能隨着特朗普當選而改變。
特朗普的政策,與主流經濟理論相距甚遠。能否重振美國,尚未可知。最怕的結果是這些政策變成「七傷拳」,既傷己,又傷敵,反而令全球經濟發展更慢。而且在地緣政治上,特朗普並非奉行孤立主義,反而是希望北約和日韓兩組盟友,能夠各自擴軍以增強美國整體軍力,反會增加地緣政治風險。如此說來,亞洲投資形勢將會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