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宣布,日本各商業銀行存放於央行的超額準備金的使用為負0.1%利率,標誌着日本追隨瑞士、丹麥、瑞典和歐洲央行加入負利率俱樂部。市場的即時反應顯得猶豫,日圓滙價只是貶值了一天,接着美元兌日圓滙率猶如飛流直瀉般從121下跌至112,日圓在短短兩周不到的時間內升值6%以上。
日本貨幣基金終止運作
3月8日,彭博報道,日本大型的貨幣基金(Money Market Fund)受到負利率的威脅和孳息曲線貼近零的影響,為保障投資者及在基金價格跌破100前,將終止基金運作,讓投資者提早贖回。據報Mitsubishi UFJ的貨幣基金會在5月終止,Nomura 及Daiwa預計在10月。
貨幣基金終止運作沒什麼大不了,但隨着全球實行負利率政策的國家數目有上升趨勢,持有資產的人,不管你有沒有參與投資,也要清楚知道眼前面對或即將來臨的是怎樣的處境。中央銀行為什麼在進行了多年寬鬆貨幣政策,包括降低利率至接近零水平,和在公開市場大量購買債券(大部分是政府債券)後,仍要將利率推低至負水平?
寬鬆政策未達預期效果
根據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的說法,是要達到設定的2%通脹目標。日本的利率已長期處於零水平,但通脹率不單沒有上升,最近兩個季度更處於收縮的狀態,在通脹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將利率降至負數值,在數學運算模式上是可行的辦法。歐洲央行的目標則是刺激經濟復甦,以負利率的壓力將資金從銀行體系內驅趕至實體經濟,方法是銀行多做商業借貸的生意,或存款戶將現金變為股票和債券投資。現實是銀行只將資金購買政府債券,因為風險接近零,存款戶也不想冒險,選擇保留現金。
嚴格來說,央行實行負利率政策是不公平的,因為是進一步剝削存款戶的收益,以補貼企業和追逐風險回報的投資者的成本。
投資者會持有更多現金
對抗負利率,將銀行存款全部變成現金可行嗎?根據美國聯儲局2010年的一份研究文件指出,持有現金是有成本的,估計一年的成本約0.36%。換句話說,如果負利率維持在0%至負0.35%,存款戶是不會有所行動的。現時北歐以至歐洲央行的負利率為0.3%至0.75%,但沒有銀行將負利率成本轉嫁給存戶,暫時相安無事。
面對負利率,保守的投資者會持有更多的現金,以抵償沒有回報的存款,這情況使市場內的資金流收緊而不是更寬鬆。如果負利率情況持續惡化,負利率地區的資金會大規模流向正利率地區,以現時的處境估計,澳元、紐元,美元和黃金將會是得益者。資金流失地區的貨幣滙率將會貶值,如歐羅、日圓等。
有一個說法是透過負利率可把實際債務減少,真的嗎?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持續實行一段長時間,以10年起計,才會有明顯改善;第二是在此期間內,債務水平不變或減少。大家認為歐洲和日本的總債務在過去7年和現在,是增多還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