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目前整體通脹率在下降,全球大部分主要央行也準備減息,但在令人擔憂的地緣政治環境下,經濟民族主義抬頭意味生活成本壓力可能會持續存在,並將繼續蠶食人們的儲蓄。
在財富積累方面,考慮到女性面臨收入下降、就業機會減少、職業生涯中斷等特殊挑戰,這種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有研究顯示,薪酬方面的性別差距通常在女性生育期間以及之後顯著加大。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戈爾丁(Claudia Goldin)指,「貪婪的工作」(greedy jobs)凸顯出性別薪酬差距;所謂「貪婪的工作」指的是薪酬很高,但也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高強度工作。
來自經合組織國家的數據支持這一觀點:美國女性在無償照顧家人上,所花的時間比男性多37%;歐盟工作年齡女性從事兼職工作的可能性是男性的3倍;女性在生育後獲得晉升的可能性比男性低三分之二。
所有這些都導致退休時男女的財富累積有顯著差距。2022年韋萊韜悅(WTW)財富公平指數顯示,全球而言,女性在退休時擁有的財富預計僅為男性的74%。在亞太地區,這一比例為76%。
承擔風險上更精打細算
最重要的是,全球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約5年。這意味女性需要更多的儲蓄以維持其更長的退休生活。就此而言,經過深思熟慮的財務規劃,有助解決潛在的資金短缺問題。
周密規劃有助增強財務信心,進而提高風險意識和承受能力。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僅有9%的女性認為,她們可以在投資方面比男性做得更好。
而瑞銀的研究顯示,女性不一定都厭惡風險,而是在承擔風險方面更會精打細算。在了解某種策略能夠協助其實現目標後,她們往往會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因此,樹立信心對於退休規劃至關重要。
投資平均表現優於男性
根據華威商學院(Warwick Business School)的一項研究,女性投資的平均表現較男性好,年化跑贏幅度可達1.8%左右。富達(Fidelity)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女性投資的年度回報比男性高0.4個百分點。
原因之一是女性進行交易的次數較少,因此產生的交易成本也較低。資產管理巨頭先鋒集團(Vanguard)的數據顯示,男性的交易頻率通常是女性的兩倍。金融規劃和分析網站FinanceBuzz的一項調查也顯示,60%的男性每周都要檢查一次自己的投資組合,而女性的這一比例只有41%。
值得注意的是,這可能解釋為何女性常常表現出較少的「處置偏見」(disposition bias),即在低點賣出的傾向。數據顯示,在市場大幅回調期間,女性退出投資的概率比男性低25%左右,而且在波動市況下,女性改變其風險偏好的可能性也較低。
立刻行動為壽命更長準備
首先,可以從小地方做起:女性應更多地思考自身的財務目標,並盡快着手布局。進而制定符合個人目標和財務狀況的財富策略,並將壽命等未知因素都考慮在內。
鑑於人類平均壽命逐漸延長,確保退休後資金無虞的一種方式是,以長壽保險(longevity insurance)來覆蓋頤養天年所需的支出。這可能包括將一部分投資組合的資金,投入年金或是具有穩定收入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