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歐洲央行明確地加入美國聯儲局的行列,致使美元與歐羅利率差距逐步收窄之後,在去年大部分時間展現強勢的美元便開始轉弱。到了現在,聯儲局有望在今年夏季暫停加息,反觀歐洲央行可能繼續上調利率,這將使兩地利率差距進一步縮窄,並為歐羅再轉強提供動力。
歐美日改幣策不利美元
正當在大西洋地區遇到阻力,日本央行在去年底首次將控制孳息率曲線的波動區間上限,從0.25%上調至0.50%,這些政策改變,已使美元自去年10月至今貶值7%。基於新任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在履新後正檢討現行政策,預期若該行再上調孳息率曲線上限,將使美元在跨太平洋地區也走軟。
這些發展意味美元將自1960年代中以來,迎來第四次長熊市期。
其實在上述周期性因素之外,美元還面對更多結構性抑制力量。中國經歷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時代的貿易戰後,已着力減少對美元的依賴。據國際結算銀行的數據,自2019年以來,人民幣在外滙市場每日成交量的佔比,已由4.3%上升至近7%,成交額已經超過加元和瑞士法郎。
央行減少美元儲備
與此同時,美元在全球央行儲備中的份額亦下降,以名義計由本世紀初佔逾七成,減少超過10個百分點,至2022年底的低於60%。
然而,若調整相對貨幣變動和相關債券投資的因素,減持美元而轉持歐羅、人民幣和黃金之勢,在2022年其實更為顯著,其中原因可能與歐美國家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凍結俄羅斯央行的外滙儲備,引發非美國陣營的國家減持美元。
故此,在結構性因素加上周期性阻力下,美元在未來明顯轉弱的格局已經形成。
美元長牛市期在2022年終結,對投資者將帶來廣泛的影響。回看自1960年以來,美元曾經歷3段長熊市期,每段時期維持9至15年不等。在1964至1978年及2002至2011年的前兩段美元熊市期,美股的回報遜於通脹和美國國庫債券;反觀黃金的表現輕易跑贏美國國債和股票。
非美股市及黃金或受惠
此外,在美元熊市期間,地域投資機會也出現大幅變化。總的來說,自1990年代初以來,當美元疲軟時,美國以外股市表現較佳(以MSCI指數計),因此篩選市場舉足輕重。在這3段美元熊市期中,英國和香港股市表現均優於美股。日股在1964至1978年的美元熊市期之表現優於美股,在其後兩段時期包括1985至1995年及2002至2011年的表現則與美股相若;而值得留意的是,日本經濟泡沫在1989年爆破,可見日圓在美元轉弱時升值,對日股總回報表現作出了貢獻。
更多從結構性的因素來看,有評論預測當中國和其他新興國家更多以非美元的貨幣進行貿易時,可能預示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開始動搖。
綜觀而論,美元進入長熊市期的跡象日漸顯現,對投資者而言,這次熊市期的影響相信將與過去3次相若。因此,投資者應擴大投資領域至美國以外市場以發掘投資機會,尤其是美股已經領漲長達十年。此外,若美元在戰後所建立的領導地位受壓,在過去十年回報媲美債券的黃金,將能夠在投資組合中發揮一定保障財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