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9日

吳家俐 基金

極端天氣與投資息息相關

全球氣候變化近年令極端天氣及自然災害頻生,為經濟構成嚴重威脅。即使不少地區已承諾會在未來30至4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但是它們仍需要制定其他政策,以解決災害帶來的直接影響。這些方案除了有賴政府提供額外資源,還需要注入創新思維。

今年夏天,熱浪席捲北半球多個地區,包括歐洲、南亞及中國。面對氣候變化,香港亦難以獨善其身,今年7月份是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在歐洲多個地區,高溫導致機場關閉,原因是跑道未能在高溫之下讓飛機升降,而建築工程及戶外活動亦被迫暫停。

高溫影響運輸供電

高溫同時引起乾旱,影響運輸及供電。在歐洲及中國,水上交通是物流的重要渠道,但是河道水位下降影響水路運輸,水力發電站亦沒有足夠水力運行。在法國,核電廠因附近河水變得太熱無法冷卻機組,被迫降低發電量。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發生水災。巴基斯坦洪水造成超過1300人喪生,3300萬人受災。南韓首爾出現80年一遇的豪雨,造成9人死亡,2000多座建築物受損。隨着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成本日益增加,促使各地政府在未來數十年間採取政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需要應對災害帶來的直接影響。

從長遠看,政府需要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產能,例如建設電網及儲存設施等,以應付太陽能、風力及水力發電的技術挑戰。另外,之前提到水力發電及核電站因乾旱及水溫過高受阻的地區,需要進一步分散能源種類。節約能源亦有助降低電力負擔,例如選用節能家電及調節生產模式。

考驗政府應變能力

這些災害亦考驗各地政府的快速應變能力。對此,央行的政策未必非常有效,原因是貨幣政策對金融體系及實體經濟所發揮的作用較為滯後。不過,極端事件長遠或會令通脹加劇,央行可能要長時間維持較高利率。面對自然災害,我們認為財政政策將有助支援受災人士及實際經濟。至於如何確保資源能夠有效運用,將會是決策者的一大考驗。

對於基本因素較弱的經濟體,出現經濟或金融危機的風險將會較大。而在新興市場,能源及食品價格目前居高不下,或令經濟進一步受壓。這些地區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有可能會令經濟發展倒退。

資源較佳存在優勢

除此之外,極端天氣亦是企業管理層作出投資決策時其中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他們需要考慮業務中斷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事件發生時,當地政府是否有適當的應急計劃作出應變。

總括來說,氣候變化對經濟、金融及政治的影響已經浮現。各地政府需要調整政策以應對短期及長期影響,而投資者亦要時刻保持警覺,不能忽視長遠的結構性轉變,及短期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香港行政總裁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