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場廣度(market breadth)的角度來看,美股自6月中旬以來的反彈似乎有所改善,但低質素股份表現領先,以及不斷惡化的經濟數據,使下行風險上升。
早前市況強勁回升,市場廣度相關數據較先前熊市反彈時為佳,其後由於超買等技術因素,美股進一步上漲顯著遭遇阻力,例如標普500指數的近期高位,在直逼200天移動平均線時遇到阻力。8月中旬,標普500指數錄得1.2%單周跌幅,終結之前連續4周的升市。
處於近期高位時,標普500指數中大約93%的個股,成交價高於其50天移動平均線,符合「廣度衝力」(breadth thrust)的定義。然而,相對往績,這次不同之處是聯儲局正在進取地加息。除2019年2月聯儲局暫時按兵不動的一次外,自1975年以來其他9次市場廣度指標從低位上升,皆發生在聯儲局寬鬆政策期間,而且在所有上述情況中,2年期/10年期債券無一例外出現正息差,但目前收益率卻出現倒掛。
美國債券收益率從8月初接近2.5厘的低位,回升至8月下旬的3厘左右,或許是近期股市疲弱的原因之一。
防守股悄然受捧
儘管三大主要指數均較6月中旬的低位大幅回升,惟年初至今計算仍錄得跌幅。按照簡單的牛市及熊市+20%/-20%定義界定,納斯特指數及羅素2000指數均上升逾20%,代表兩者同樣重新進入牛市,而標普500指數則尚未觸及20%的升幅。
在板塊層面,從6月16日的低位到8月16日的近期高位,領先股份主要是增長較快的非必需消費品(+29%)及科技(+23%)類別,而能源股則是這段期間唯一受壓(-1%)的行業。然而,公用事業是8月下旬為止當月表現最好的板塊,反映某些防守特質已悄悄重新成為領先股份的要素。
質素為選股關鍵
今年首6個月中有5個月由價值股領先股市,而6月份投資者偏向防守股,其中收息股的表現最佳。然而,至7月及8月下旬,隨着升勢加劇,當中波幅上升及買賣活動等因素超越了股息紅利及盈利能力等基本面因素。
鑑於經濟持續疲弱,加上最近對動態預期盈利的預測,選股型投資者最好繼續聚焦質素為主的因素,例如較高盈利能力、股息、較低波幅、良好負債表水平、強勁的自由現金流等。
投機並非策略
撇開上述廣度指標上升的因素,市場反彈的一個特性是投機泡沫加劇。在這輪反彈中,某些漲幅最大的股份主要集中在質素較次的公司,具體來說是個別「迷因股」。市場上的投機類別最近重現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首幾個月的一些走勢,亦即「拋物線」升幅。
「迷因股」暴漲的原因通常沒有多少基本面分析可言,純粹是投機活動。例如Bed Bath & Beyond最近幾周暴漲,股價一度飆升超過4倍。除了一眾聊天室及社交媒體網站對這些股份的議論增加外,沒有具體理據足以支持這種凌厲升勢,這一點與最初的「迷因股」熱潮略有出入——起初對沖基金積極沽空基本面欠佳或沒有基本面可言的公司,而「迷因股」熱潮是抗衡這種現象的結果。
不幸地,對許多散戶來說(尤其是在最近升市直逼高位時「全面出擊」的投資者),股票價格卻大跌。「迷因股」及其他類似股票極速上漲及暴跌再次提醒投資者:「全面出擊」或「全面清倉」乃至所謂的「快速致富」計劃,都談不上是投資策略。這些只是嘗試捕捉時機的賭博行為,事實上,真正的策略理應是長期貫徹投資原則。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研究専員Kevin Gordon對此文也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