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將於香港時間本周四零晨公布今年最後一次的議息結果。由於日前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現在是時候放棄高通脹是短期現象的假設,因此,市場現在預期聯儲局將會加快減少買債的步伐,從現在每月減買債150億美元提高至300億美元,至明年3月完全停止買債。
經過幾個月的新増職位都未能站穩高位後,美國聯儲局被逼接受美國工資漲幅,已經因為太少人找工作而進入一個較高波動區間,例如3%至4%。在正常經濟環境下,薪酬是一個易上難落的成本,亦是聯儲局沒有「立場」的一個推高通脹的主要因素。
去年8月,當聯儲局決定更改加息的通脹門檻至「平均通脹目標」時,所持理念是在過去12年的經濟復甦中,美國通脹指標「個人消費支出核心物價指數」(Core PCE)只在2012年中的幾個月略高於2%,至疫情發生前此通脹指標只是1.6%,聯儲局恐怕出現疫症觸發的通縮,所以蓄意讓通脹出現「爆頂」之勢。
美國生產力未有提升
筆者常説,有適當酌通脹預期才有升市,有通脹預期才有提早的消費與投資。不過,此次美國出現的通脹卻似乎與以往有點不同,過去這半年間,工資增長與租金上漲已代替了二手車及機票價格上升等短期因素,成為通脹主因。有調查報告發現,美國不願找工作的人有80%是因為疫症的恐懼,在今天美國居民儲蓄佔可支配收入,從去年高位的34%回跌至疫情發生前的7.3%,可見美國是事實上與疫症共存了,但是卻是在不同的生產力基礎上。
通脹自動調節再加息升
嚴格來說,美國疫苗接種率60%絕對不合格,加上總統拜登發布的「谷針」指令受到法院質疑,短期內,因供應端引起的短期通脹恐難消退,接下來將會發生的是需求的萎縮,屆時自動調節機制會令通脹回落,但若然聯儲局已經啓動加息周期,而實際通脹加速回落,恐怕美國實質利率將大幅彈升,股市與房市將大幅回調。
不過,筆者相信,美股不致於跌入熊市當中,原因是拜登政府的上台似乎令資金「全球化」得以延續。由於歐洲央行對支持歐洲國債價格的必要性,及日本央行迷信通脹目標的態度,令美、歐、日央行的資產負債表於明年仍將擴充至26.3萬億美元水平,若美股回調充分,外國資金將從美債再轉向美股。
拜登全球化有利美股
去年3月當美國減息時,美滙指數從103水平下跌至最低的89.4。今年2月美國10年期債息反彈至1.75厘只屬曇花一現,美滙指數反彈至接近97水平,明顯地各國印鈔仍多進了美國的口袋,而今次進了美國政府的口袋較多,成為了將來再回歸美股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