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農立國,在五千年文化流傳至今的價值觀上,都保留着不少與農業相關的智慧,在日常的詞彙成語中都能找到例如積穀防饑、未雨綢繆等文化觀念,又例如二十四節氣表達自然規律的變化,提醒農民天時氣候的轉變,要準備相應的工作。一年四季就像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有適當的作息任務,這些觀念也可以應用在理財和退休計劃中。
首先是春耕。春回大地,萬物開始生長,是播種季節,但在落下種子之前,必須耕耘土地把泥土翻鬆,讓種子有空間與水份生長。就如人生的學生階段,要努力學習,吸收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技巧,為日後生活打好根基。
夏如進社會努力奮進
其後是夏耘。在夏天澆水除草施肥,讓稻苗成長。正如畢業後進社會工作,初時可能只是做一些前線入門的職位,在困難中汲取經驗,越過障礙,向自己的職業生涯計劃和目標奮進。
之後是秋收。是收成期,經過前兩季的辛勤栽種,秋天穀物成長是收割的時候,但是仍然是付出努力。人生經過之前的階段主要是付出,而到中年於事業與家庭則是初獲小成或是進入佳境,開始享受之前的勞動和投資成果。
冬天儲糧待春天來臨
最後是冬藏。嚴寒的冬季使農作物無法生長,農民把秋收的莊稼收穫貯藏起來,除了有糧食過冬,還有和家人一起等待春天再來,大自然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冬天是否等同退休,把前半生的積蓄慢慢花,直至百年歸老呢?筆者一向主張提早退休,一來可以有多些時間陪伴親人,還可以選擇如何生活,例如做義務工作回饋社會、追求自己的興趣,甚至創業或發展第二職業。
按時為退休做好準備
以上說來好像有點奢侈,因為仍見到不少朋友在65歲退休後還要為口奔馳,身體健康也逐漸變差,身心疲累。冬天是冷酷嚴峻,還是充滿着春臨大地的希望,其實就像四季務農的規律「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時,故五穀不絕」,在於是否及早達到財務自由和為退休的各個領域的生活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