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美領導人的視像會議未見有重大成果,市場擔心的關稅問題仍然有待解決,但雙方能夠會談至少反映關係有所改善。事實上未來投資市場的去向亦要取決於中美的發展,所講的不是雙方關係的變化,而是基本因素的變動。
美國過去一年在多項財政刺激方案的支持下復甦動力穩固,但卻要擔心通脹高企的問題,因為最新的消費物價指數已升至30年高位;另一邊廂,中國的生產物價雖然高企,但消費物價仍處於低位,所以政策關注的重點相信是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兩國基本因素的變化對投資市場將有深遠影響。
通脹利好價值股
通脹抬頭且持續很久的情形,增加了股票面臨的潛在阻力,不過其對各板塊的影響可能不盡相同。成本增加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損及企業利潤率,拖累盈利增長。上述不確定性可能有損企業的資本支出計劃。包括美國聯儲局在內的各大央行可能被迫提前推出緊縮計劃,減少對市場的流動性的支持。話雖如此,美國國會剛批准1萬億美元的基建支出方案,應有助抵消未來部分不利的財政影響。
從板塊影響來看,預計財政政策會利好美國工業股,因為高速公路、高速互聯網方面的投資將得到提升,政策重點將着力保持美國在關鍵工業領域的領導地位。技術上來看,明晟美國工業股指數已經突破了關鍵阻力位400,在此之前該位置年初以來都沒有被突破。通脹走高的情形支持我們認為美國國債孳息率會走高的觀點,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們提出的「熱點從增長股向諸如能源和金融之類的價值股輪動」的投資主題。
中資股債氣氛改善
過去一周,中國的股市及債市氣氛見到明顯改善,投資者或許進而揣測最壞的情況是否已經過去。我們仍然認為投資者需要關注3重因素,它們可能會促使市場對中國房地產板塊的低落情緒有所逆轉:(1)政府干預的跡象;(2)任何表明開發商資金壓力減輕的跡象;以及(3)避免採取那些會令壓力狀況向較高質素開發商蔓延的措施。
在此背景下,過去一周中國房地產板塊股票和債券反彈,因為有報道預示政策調控或將略為放鬆:1)路透引述消息報道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於11月8日召集了數家開發商開會;2)中國官方報章《證券時報》報道稱,部分開發商被授權再度在銀行間市場發行債券;3)財聯社報道稱,部分國企向監管當局申請將因併購而進行的融資排除在「三道紅線」的負債計算外。
從邊際效應來看,我們認為上述進展有利房地產板塊的流動性,並將支持市場情緒短期內改善。然而,市場情緒若要持久改善,可能需要上述3重潛在催化因素變得更加顯著。從6至12個月的較長期限來看,我們仍然相信,在多元化的投資配置中,亞洲美元債具有投資價值,並在其中偏好亞洲高收益債,因為市場憂慮似乎已經反映在當前的定價中。不過,股票方面,我們仍然維持對亞洲除日本股票的核心持倉觀點,相對而言,我們更加看好美國和歐羅區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