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筆者於本欄指出,疫情發展相信仍會是市場短線焦點。但除此以外,全球央行的政策取向亦開始受到更多注視,部分央行的偏鷹貨幣政策更開始陸續浮面,例如是巴西央行大幅加息、澳洲央行在疫情反覆之際仍堅持縮減買債規模,至於紐西蘭央行則有望年內加息。以上措施會否進一步擴展並成為未來其他地區政策路徑的縮影,相信亦是投資者當下要關注的議題之一。
對於歐洲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而言,市場暫未對其政策轉鷹有太大憂慮,畢竟歐洲央行在最新的策略方案中,才剛提出要比以往更專注於實現更高水平及可持續的通脹,至於人行則已經着手於寬鬆政策。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美國聯儲局的政策走向才是關鍵。就此,聯儲局最近傳遞的訊息較以往平衡。在上月底的政策會議後,主席鮑威爾指美國經濟已經取得「進展」,但同時表示就業市場仍「有待改善」;至於副主席克拉里達則於上周補充道,如果經濟如預期般繼續改善,當局今年稍後有望開始縮減買債規模,而近日部分聯儲局委員亦有類似言論。
經濟健康有助盈利
當然,投資者或會擔心一旦聯儲局真的宣布縮減買債,風險資產價格將會出現波動。筆者對此表示理解,特別是以住8至10月期間股票表現通常比較疲弱,而適逢許多主要經濟體的每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人數正錄得反彈,部分數據又顯示美股長倉倉位偏高,表面來看都為上述憂慮提供了理據。儘管市場的確可能會在聯儲局宣布縮減買債前後出現短暫波動,但經濟和企業盈利數據仍然強勁,有望為市場提供積極的反作用力。例如,上周美國最新公布的就業數據理想,7月份的採購經理指數亦表現向好。若當前的經濟趨勢能夠延續,美國企業盈利增速有望連續第五個季度超過預期,同時增長幅度可望高達雙位數字。
留意Jackson Hole會議
筆者相信,現時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景仍然是聯儲局今年宣布縮減量化寬鬆規模,但實際行動要待2022年才開始實施。短期內8月下旬的Jackson Hole央行研討會,和9月聯儲局政策會議可能會提供關鍵的訊息。投資部署方面,逢低增持歐洲和美國股市、利用短期內美元的反彈賣出美元等策略相信仍然合適,因為只要經濟增長繼續有支持,股市前景通常傾向積極,而逢低買入的策略亦有機會因此奏效。
中國監管仍是關鍵
至於中國股票雖然繼續是筆者的核心持倉,但部署方面相對上會較具選擇性。近日中國在岸股票的技術前景開始有改善跡象,一旦監管調控的語氣有所緩和、強度有所降低,就有望創造更加廣泛的買入機會;不過暫時筆者仍較集中偏好能源、工業,以及那些符合政策導向及長期投資主題的科技行業,例如是電動車或5G等。另一個增加對中國投資比重的路徑是透過亞洲高收益債,並利用該類債券近期的回吐作出吸納。現時亞洲高收益債估值並不高昂,但收益率卻保持吸引力,相信有助投資者克服短期內市場的進一步波動之餘,亦可開拓多一項潛在的收益回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