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市場充斥大量不明朗因素,包括東南亞疫情嚴重、通脹憂慮及晶片供不應求等問題,導致環球股市劇烈波動。半年結將至,中美貨幣政策下半年將成焦點,不排除兩國的政策取態會對掉,令資金轉投亞洲,投資者要密意留意兩國言行。
受奶粉、銅鐵、煤炭、船運等價格上升影響,內地生產價格指數(PPI)快速飆升,但消費物價指數(CPI)則仍然受控,或與終端市場競爭激烈,令上游成本未能傳導至下游有關。由於中國疫情已大致受控,內地今年來逐步收緊信貸,在貨幣政策取向上亦一直較鷹派,導致中資股因流動性減少而受壓,跑輸歐美市場。
中央或稍寬幣策
不過,基於內地信貸增長偏低,下半年出口亦有可能減慢,加上企業毛利率因上游成本上升而受壓,或導致企業盈利下降,中央可能因此會略為放寬貨幣政策,言論不如上半年般鷹派,而且對於重磅科技股、醫療健康及教育股的監管,或會較上半年有所放寬。
內地早前公布實施三孩政策,但市場質疑三孩政策的成效,因三孩政策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因此響應的人數或不如想像般大,故市場仍靜候有關政策的推動情況。
美國方面,5月份CPI增5%,為2008年8月以來最大升幅,核心CPI亦增3.8%。美國通脹迅速升溫,財長耶倫也開始露口風,指有通脹是好事,而且可能需要某程度加息,以確保經濟不會過熱。雖然其後她主動為加息言論降溫,但市場已開始預期美國收緊流動性的時間,會較預期為早。
美國通脹重臨,當地就業市場亦見改善,美國聯儲局下半年對於息口走勢的言論,不排除會較之前鷹派。當市場看到儲局取向有變化,資金流向也會因此改變,或促使資金重投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令中資股下半年可以追落後,投資者要密切留意。
大政府影響市場效率
隨着環球疫情逐步受控,市場開始討論後疫情時期。疫情期間貧富懸殊持續,富豪繼續擁有大量財富。以印度為例,當地早前確診人數大幅上升,但印度股市仍然上揚。疫情下各國政府紛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政策,導致市場上充斥大量閒置資金,這些游資湧入某些資產,如本港房地產市場,令本港樓價居高不下,呎價接連創新高。
疫情下各國政府均出手振興經濟,令疫情後「大政府、小市場」的格局更加明顯,尤其是中美兩國,疫情期間推出的各項措施,均造成某程度的市場效率欠佳情況,對股市有不利影響。
美國總統拜登早前提倡數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但有關計劃受到國會議員反對,基建計劃落實時的規模或會大幅縮減,意味早前市場憧憬基建計劃對商品市場的推動,將變成一個問題。
歐美貿易壁壘或消除
七大工業國(G7)早前聯成一線,將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定於15%,並阻止跨國企業耍財技逃稅。G7聯手制定稅率對企業來說並非好消息,但七國達成共識,意味早前的歐美貿易壁壘或因此可以消除,對市場來說未嘗不是好事。
美股持續創新高,但隨下半年中國有可能改變上半年的緊縮政策,容許流動性略為增加,全球資金走向或因此有改變,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中美兩國央行的言論及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