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移民、投資,以至憂慮港元系統風險等需要,過去一年以來,開設「離岸戶口」似乎成為了潮流。不過,開設離岸戶口始終是將資產轉移到海外,資產便不受本地法規監管及保障,而是受到戶口所在地的司法及金融制度管轄,投資者需留意五大事項。
首先,「離岸戶口」是否真的「離岸」?不少人以為,將銀行戶口中的港元轉到外幣戶口,或投保以美元計價的保險產品,便已經將資產轉到「海外」。然而,事實並不盡然。
先說前者,如果只是將資產從港元戶口轉到外幣戶口,但即使是外資銀行,其在港經營實體乃香港註冊銀行,因此該些資產仍然留在本港銀行體系內,並未轉移到海外;至於美元計價保單,同樣道理,由於很多保單的發行地仍然是香港,因此該些資產仍受本地法制規管,未能達到離岸的效果。
4種方式開設離岸戶口
要開設真正的離岸戶口,現時主要分為4種方式:銀行方面,可在本地四大外資銀行(滙豐、渣打、花旗、星展)、海外銀行(如巴克萊)、外國虛擬銀行(如英國的Monzo及歐洲的N26)開戶;券商方面,可透過海外證券行(如Firstrade、Charles Schwab、TD Ameritrade、Interactive Brokers)開設美股交易戶口;至於保險產品,也有離岸投資相連保單可以選擇;最後,投資加密貨幣也是將資產搬到離岸。
資產可投資範圍影響大
第二,除了戶口種類,開戶的要求、手續與時間,也是需關注的地方。例如在本地外資銀行開戶,資產要求門檻較高;在外國網上銀行開戶,則需提供護照及當地地址等。時間方面,網上戶口可能即日完成,其他銀行戶口則可長可短,例如HSBC UK需時約3個月,HSBC Expat則只需1個月左右。
第三,投資者需留意離岸戶口的可投資範圍。環顧當下的戶口主要種類,若不能投資,只限於存款──但在現時低息環境下,回報可謂聊勝於無,甚至被通脹蠶食;便是只限於投資高風險產品,例如股票或加密貨幣,但這可能導致資產嚴重虧損。
其實,現時市場上還有投資相連保險產品,就算離岸,也可自行選擇投資選項,包括股票、債券、基金、私人公司股份等多元化資產,以至所持現金比例等,如是者,投資者便可繼續利用自己熟悉的投資工具,為資產增值。
保障與優惠大不同
第四,既然將資產轉移到離岸,當然需注意當地監管及保障。在本港,只要屬於合資格存款,包括所有常見存款,例如往來或儲蓄賬戶、用作抵押的存款及年期不超過5年的定期存款,均受存款保障計劃保障,萬一相關銀行倒閉,每名存款人於每間銀行可獲最高50萬港元保障;而在外國,不同國家的存款保障計劃,保障金額亦有所不同,例如在英國,保障金額為8.5萬英鎊,美國則是25萬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同是英國網上銀行開立的戶口,也未必被當地存款保障計劃所覆蓋,投資者宜仔細閱讀條款。
最後,在監管與保障外,收費及稅務優惠也是很實際的一環。筆者聽聞,從離岸戶口滙款到其他地方,很多都需收取電滙費用,而且金額大相逕庭,讀者們不要小覷此等「小數」,不妨貨比三家。
至於稅務優惠,主要在投資相連保險產品。例如在澳洲,可獲10年寬免資產增值稅;英國則予以每年免稅提取資產5%的額度,但提取20年即取回100%後,便需繳付增值稅。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投保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作投資/投保決定。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投資/投保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不足或遺漏等,所引致投資/投保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筆者及康宏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