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國A股在亞洲區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發展迅速,但仍缺乏優質和嚴謹的披露,加上內地市場並未強制上市公司進行ESG滙報,投資者難以評估其ESG相關的數據,故A股在ESG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隨着中國愈來愈多企業「走出去」,相信A股企業在ESG的要求會更嚴謹,以迎合投資者的需求。
碳排放與社區污染緊扣
MSCI中國指數內涵蓋中港上市股份,兩年前有披露ESG的公司只有約兩成,如今已升至四成,當中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必須作出ESG相關的滙報。碳排放數據方面,兩年前只有5%的A股公司願意作出相關披露,現時比例已升至兩成,某程度與監管當局施壓有關,亦有可能是來自同業或投資者的壓力,也有可能與國策有關。
在ESG當中的三個元素,難以界定那一個最重要。從亞洲投資者角度看,「E(環境)」的透明度最高,投資者也最容易衡量企業做得是否足夠。若企業在碳排放上做得不夠,便會對社區造成污染,而社區污染爆發,當地政府便會知悉並撤查有關事件,所以ESG是環環相扣的。
折讓價買入尋額外回報
現時向員工授予購股權在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很普遍,相對內地企業則較少作出有關做法,所以若將中資企業與亞洲其他企業作比較,可反映A股企業在ESG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現時亞洲企業的ESG評分中,新加坡、台灣及香港處於上游位置,菲律賓、印尼及內地則排行最後。
由於A股市場仍在成長中,ESG數據有可能會出現參差不齊或訊息披露零散的情況。假若分析鍾情於部分ESG評分一般的行業,會進一步研究該行業評分相對較高的公司,並以折讓價買入有關股份,務求獲取額外的回報。
要分析ESG對企業的風險與機遇,可將專屬研究框架GCMV(增長、現金流、管理能力、估值)納入ESG元素,包括第三方ESG評分和指標,以作出客觀判斷。
銀行及公用披露最完善
不同行業在 ESG披露的程度並不一致,銀行及公用股的披露普遍較完善,或許與行業持有較多大型企業,而且行業發展與國家政策有關,因此需要披露更多數據。至於資訊科技(IT)、醫療保健及原材料等其他行業,於ESG披露上不相伯仲。綜合來看,這些行業的企業在ESG披露上愈完善,股東回報率便愈高。
近年中證監要求企業改善管治問題及保障少數投資者利益,這些在內地市佔率數一數二的大型企業,若要「走出去」拓展環球市場,必須要做好ESG披露。中美角力下,美國市場較之前收窄,中資企業有更大興趣打開歐洲的大門,而歐洲投資者特別注重ESG,因此若要與歐洲客戶「打交道」,做好ESG是唯一可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