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嚴重打擊各國經濟,然而,憑藉經改革的經濟體以及持續強勁的經濟增長趨勢,中國有望成為首個於新冠肺炎疫情後復原的國家,並且有望從2020年的谷底反彈,帶動中國企業於2021年踏入增長周期。
中國的強勁經濟增長趨勢可從幾個核心行業的表現體現出來。首先,中國工業領域的企業表現最為理想,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4月份的製造業信心指數反彈至2018年10月的高位。截至4月份,超過97%的大型工業企業正在營運,而當中超過半數企業恢復到相當於正常營運八成的水平。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中美矛盾,中國仍然是全球的主要供應鏈。我們認為中國具備最全面及完整的供應鏈,涵蓋有龐大勞動需求的服裝及玩具行業,以至高附加價值的醫療及科技產品行業。我們預料,中國於未來數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本地消費經濟體,更能達致有效的經濟規模效應。
房地產市場的表現亦極具韌性。在疫情期間,房屋價格最終並沒有因成交量萎縮而下跌。相反,潛在買家的需求經積壓後,令市場銷售比預期更快反彈。由此可見,房地產市場相對受新冠肺炎的影響似乎並不太大。
保持社交距離及在家工作等安排,勢將加快部分業務轉型,包括加強與在家工作相關的網絡經濟,例如電子商務、遊戲、外賣、網上超級市場及雲端服務。在商業服務層面上,潛在的投資良機則圍繞物業管理、物流和人力資源等範疇。
中國科技公司亦積極向上游產業發展,尤以生物科技及資訊科技公司表現最為突出。種種趨勢顯示中國的生產力正邁向科技及創新,「新經濟」行業將繼續在後新冠疫情時代發展。另外,受新冠疫情打擊的奢侈品消費市場亦很大機會回復動力。
福兮禍所伏,機會暗藏風險。因新冠疫情造成的外需減少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隱憂。另外,美國大選及中美貿易緊張關係亦為中國經濟構成潛在風險。儘管存在諸多不明朗因素,我們認為中國的經濟刺激措施、基礎建設投資、受積壓的消費者及房地產需求,將足以抵消疲弱的出口並防止中國於2020年陷入衰退。我們預計中國本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有百分之二至四的增長,遠比美國、歐洲及日本為高。
現在是重新評估中國投資機會的好時機。我們對中國長遠增長保持信心,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結構性的變化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機遇。
作者為普信基金經理鄭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