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第一季的經濟表現疲弱,因此我們再一次下調了對經濟增長的預測。整體而言,我們預料今年的全球經濟活動將以5.4%的幅度收縮,比我們早前預測的2.9%萎縮還要差。在家庭及企業相對審慎的環境下,預料經濟將以漸進形式復甦。
到2021年,在財政及貨幣政策維持寬鬆,以及年中前成功研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大前題下,預期全球經濟增長將回升5.3%。
我們同時將2020年全球通脹預測,從較早時的1.9%下調至1.5%,而2021年的預測則從早前的2.1%下調至1.8%。
數據顯示最壞情況或已過去
在封城措施自4月份延續至5月份的情況下,第二季的全球經濟活動即使沒有進一步減少亦將與第一季度相若。然而,有部分數據顯示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例如工業用金屬價格已回穩,而谷歌的人口移動數據亦反映,辦公場所的活動正從低位逐漸回升。
由於封城措施已在5月底放寬,並在6月份進一步放寬,經濟活動應會有所改善。雖然復甦的力度未必會像我們早前預期那樣強勁,而經濟亦不似可以完全收復上半年的失地,但第三季應可在經濟活動改善的情況下出現反彈。
經濟反彈力度料較前估計弱
以下是我們認為經濟反彈力度將較上一輪預測為弱的4項廣泛因素。首先,解除封城措施具挑戰性,各國政府在重啟經濟和新冠疫情帶來的公共衞生風險之間處於兩難局面。不少科學家均曾警告,疫情有可能出現第二波感染的危機。其次,消費者變得審慎。在經歷疫情過後,大多數人都會變得較為審慎。人們在旅遊、酒店和休閒等行業的消費習慣恐怕一時三刻都無法恢復過來。
第三是政府收回援助措施。隨着企業得到的援助減少,家庭的消費意欲亦將因為就業方面的不穩定因素而降低。第四是企業投資失利,不明朗的前景將為企業投資構成壓力。隨着企業貸款急劇上升,預料企業去槓桿的舉動將延續至2021年。由於企業將以還款為首要任務,引入新器材、新科技和派發股息等計劃都有可能需要擱置,因此會為經濟活動和收益構成實質影響。
上述種種代表着經濟活動到2021年底前都無法重回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平。因此,與V形的走勢相比,復甦將呈現U形的可能性較大。
疫情變化或致不同經濟走向
在我們的主線經濟預測中,最大的變數是今年稍後時間有可能會出現第二波疫情,從而讓各國需要再次實施封城措施。若經濟因此再次下滑,復甦便有可能呈W形的走勢。第二個較大可能出現的情況是V形復甦。在這個模擬情景中,我們有幾項假設,包括:新冠疫情將維持受控,私營機構對解除封城措施反應較為積極,及政府和央行均提供支持。第三項影響較大的變數是歐羅區債務的潛在危機。
若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景,通脹都將低於我們的基準預測。
另外兩項發生機率較低的潛在情景包括:L形復甦和以現代貨幣理論(MMT)為基礎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前者代表着私營機構將較預期謹慎,而它們的經濟活動亦將在較長時間內處於較低水平,讓經濟走勢呈L形。後者則代表着各國政府將印發鈔票,並直接派到普羅大眾的手中,從而刺激經濟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