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於2018年首次提及投資於智能(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政府將智能基建列為2019年和2020年的重要發展項目,而非僅僅是一個概念。在2020年的多次會議上,政府對發展新基建做出有力承諾,表明將推出更多政策和資源來促進該領域的發展。
智能基礎設施涵蓋影響我們日常生活、工業製造和能源消費等的各個方面。我們將新基建分為6個關鍵領域:1)5G及其相關領域,比如人工智能(AI)、物聯網(lOT)、大數據和雲計算;2)工業物聯網系統;3)電動車基礎設施;4)新能源,包括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5)醫療保健;6)智能傳統基建。
5G成數位經濟引擎
5G對於中國電訊設備行業(晶片、網絡設備和智能手機)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行業既為中國也為海外出口市場提供服務。隨着中國尋求建設綜合物聯網(涵蓋自動化、大數據分析和連接設備的開發),政府還將5G視為數位經濟的重要引擎。
此外,5G將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和數碼醫療的發展,這兩個領域對於政府落實其智慧城市戰略也非常重要。隨着5G網絡日趨成熟,我們認為一線城市周邊地區和部分低線城市,對數據中心服務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我們認為,中國物聯網行業正處於拐點,需求增長最初是由可穿戴設備和家庭連接設備等消費類應用推動,我們預計此趨勢將持續下去。然而,物聯網在工業流程中愈來愈快地得到應用,應該會推動強勁的單位增長,因為物聯網能為工業客戶帶來無數好處,比如提升效率、降低維護費用等。
太陽能為減排助力
眾所周知,電動車(EV)的前景廣闊。據Bloomberg NEF估測,到2040年中國的電動車保有量或將大幅增加至1.62億輛。事實上,公共充電樁是否容易獲得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一條重要標準,畢竟誰都不想因為沒有充電站而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為實現上述宏偉目標,中國正在制訂擴充公共及私人充電設施數量的計劃。
中國政府為實現聯合國提出的到2050年零排放的目標,正積極採取措施控制碳排放。這些措施包括:制訂在2005年至2020年期間單位GDP減排40%至45%的目標,到2030年減排60%至65%的目標。我們預測到2021年煤炭在中國能源中所佔比重將從2014年的71%降至60%,可再生能源在裝機總量中的份額將從2014年的27%提高至37%,其中太陽能所佔比重將從0上升至4%,並且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線上醫療需求增加
政府為實現醫療保健系統、提高成本效率而大力扶持該產業。國家醫療保障局在2019年8月批准在省市層級對線上線下醫療諮詢實行平等的醫保支付政策。2019年11月,四川和山東兩省公布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與報銷政策清單。實際上,在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政府提出小病盡量不去醫院的指導方針,推動中國的線上醫療諮詢量急劇攀升。
中國在發展智慧城市方面的成功有目共睹。自從2012年首次推出相關措施以來,已有500多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規劃。隨着賦能技術,包括人工智能(AI)、物聯網、雲計算和5G等日益成熟和普及,預期未來幾年關鍵的智能基礎設施將加快開發建設,涉及多個行業,如交通運輸、物流、能源網絡、農業、家電等。
使能技術的日益普及和成熟(比如5G),應會在未來幾年促進中國智能基礎設施的加速發展,這將對許多公司產生廣泛的投資影響。技術使能企業可能會受益,包括物聯網設備、感測器、鏡頭和監視系統製造商等。最後,隨着人們日益依賴高度連接的網絡,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