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固定收益領域非常廣闊,當中在岸債券特別受到國際投資者關注。不過要了解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卻要多做功課。如要捕捉中國債券市場的機遇,投資者更需要細緻地認識當中的流動性、信貸評級、收益與風險,以及其在投資組合中所扮演的角色。
過去幾年,中國債券的交易量隨着市場規模壯大而不斷上升。根據新興市場交易商協會(EMTA)的債務交易量調查,中國在岸政府債券市場的交易量,一直位列新興市場本幣政府債券的前五名。
3年期債券流動性最高
中國在岸債券市場當中,可概括地分為政府債、準主權債(政策銀行和地方政府),以及企業債。當中存在不少差異,因此影響到各類債券的流動性。綜觀中國債券市場,只有政府債和準主權債的流動性能夠持續維持穩定,並且滿足到外資的需求。年期低於3年的中國債券,為市場流動性最高的債券。而企業債券的流動性較低。因此,這類債券的普及化仍有一段路要走。
筆者經常提到中國債券評級的透明度,目前中國債券主要由內地幾家評級機構進行評級,國際性的標準普爾亦只是「新丁」,今年才成為首家獲批進入內地評級市場的國際評級機構。而絕大多數中國債券,均被內地評級機構評定為AAA、AA+,或AA級別。
內地國際機構評級有別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內地與國際性機構均使用相同的字母分級,然而級别之間所反映的風險差距卻不盡相同。有學術文獻指出,內地機構每一級的變化(例如從AA+到AAA),相當於國際性機構3級的調整。海外投資者在分析債券質素時,便需要區別出兩類機構的評級是存在不同的。
另外,由於中國金融體系並未完全開放,衡量中國債券市場的波動性其實並不容易。與其他主要市場相比,中國對企業如何處理破產等限制,降低了固定收益市場的波動性。對於高流動性和高評級的債券,例如政府債券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喜訊。然而對於希望探索內地企業債的投資者,卻因債券在違約與收回上所涉及的問題,而難以評估其波動性。
風險調整後回報頗吸引
中國債券市場雖然複雜,但同時賣點亦很多。以政府債為例,其風險調整後回報相對吸引,價格波動性更低於年期相若的美國國庫券,並且能夠提供相若回報。即使與新興市場債券和環球債券的主流指標相比,中國債券的表現亦不失禮。
此外,中國債券具備防守性特點,而且與其他政府債券的相關性偏低,在市況欠佳時可為投資組合提供緩衝,亦有助分散投資組合。在岸中國債券市場的波動性相對較低,而且能夠提供相對成熟市場政府債券吸引的收益率。隨着中國債券逐漸被納入國際性的主流指數,外資的參與程度將會與日俱增,並且會帶動增量資金流入,亦會利好中國債券未來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