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12月10日

陳敏蘭 理財方案

【私銀觀】【2020】策略部署

2019年金融市場的表現堪稱亮麗。在貿易戰硝煙彌漫下,全球製造業走軟,反對財富不平等的社會聲浪加劇,但所有主要資產類別仍取得強勁回報。決策者未雨綢繆,如美國聯儲局減息3次,為市場帶來支持。這種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將在2020年繼續抑制經濟衰退風險。

毋庸置疑,未來的重大風險事件將來自政治方面,因此進行預測和定價並非易事。尤其是美國大選、中美關係,以及更多非常規政策(如「直升機撒錢」)備受熱議,都讓投資者深感焦慮。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現金水平(以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來衡量)已接近10年來高點。

根據我們的基準情景,明年全球經濟增長將低於趨勢水平。圍繞我們的基準情景的雙向不確定性更甚於以往。然而,一個重要的歷史教訓是,退守現金(以為這樣更加安全)並等待市場下跌再入市並非良策。投資者反而應該堅持投資,並透過放眼長遠、在地區與資產類別間分散配置和精挑細選,以提高投資組合的韌性。

在2020年建構穩健的投資組合,需要關注以下三大問題。

着點在美國會兩黨分治

美國大選對投資組合有何影響?一般來說,個別國家的選舉不會對全球投資者造成太大影響。不過,美國總統選舉很可能是個例外,這是由於候選人觀點兩極化、議題重大、美國國債孳息率對全球資本流動有着巨大影響。隨着大選臨近,我們預期美國股市的波動可能加劇,尤其是科技、能源、金融和醫療保健行業等主要板塊,可能因為監管趨嚴而出現大幅波動。然而投資者不應該押注於美國總統選舉的結果來進行布局。儘管總統(政府)負責制定政策方向,但實際執行則主要取決於國會的黨派組成。鑑於美國國會兩黨分治──參眾兩院由兩黨分別掌控,因此在稅務等重大立法方面很可能陷入僵局。

民主黨究竟誰會獲得總統候選人提名現在還很難說,也許到2020年3月初形勢會較為明朗,因為7月前必須明確總統候選人人選。在11月初,美國選民將投票選出下一任白宮主人以及需要改選的國會議員。

如何在保護主義盛行的世界中投資?世界逐漸走向去全球化的時代,而中美之間的博弈正在加快這一趨勢。儘管雙方可能在2020年選擇放慢這種轉型步伐,但是去全球化大勢不太可能逆轉。中美在達成局部貿易協議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長期立場相當明確,因此即使在美國總統大選之後,也難見到雙方作出重大讓步的跡象。不過,第一階段協議至少會阻止進一步加徵關稅,這將為全球股市帶來溫和支持。

企業主攻國內市場料可取

在保護主義日益抬頭的當下,國內營收比重較高的市場和板塊可能是較為穩妥的選擇。就此而言,我們看好美國與中國股市,對歐羅區市場則保持謹慎。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盛行的環境更有利於主要依賴消費者支出而不是企業支出的公司。因此,美國非必需消費品板塊可能會有上佳表現,而材料與資訊科技(IT)等板塊則會受壓。對於中國市場,我們看好低線城市消費升級趨勢的受惠股。

隨着時間的推移,全球供應鏈和技術標準很可能日益分裂。供應鏈調整有助於提振中國以外地區的基建需求,因此新興市場基礎設施可能帶來機會。2020年,東南亞的基建支出料將大幅上升,尤其是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泰國。與此同時,隨着經濟脫鈎壓力逐漸上升,中國將為實現自主科技創新而加大科技投入,相關企業將繼續受惠。

如何在周期後段、收益率走低的環境下投資?全球經濟即將實現連續十年高於3%的增長,債券收益率接近多年來低點。過去10年中幾乎所有金融資產都取得了強勁的回報。因此,人們很容易認為經濟衰退姍姍來遲。然而,伴隨經濟周期結束的失衡現象幾乎未見蹤影,如經濟過熱、消費者槓桿過高或資產泡沫過度等。我們並不認為2020年會出現衰退(機會率僅為10%至15%),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增長放緩或持穩。

看好星港台泰高股息

在周期後段的低收益率環境下,我們認為股票投資應以質素和股息為重。在亞洲,股息收益率高於其歷史均值,鑑於派息率依然較低,我們認為股息還有增長空間。我們偏好股息率高於政府債券收益率市場中的高股息股票,特別是新加坡、香港、泰國和台灣。對於亞洲信用債,由於在經濟周期後段局部違約風險上升,我們並不建議透過降低信用質素來獲得更高的收益率,而傾向於透過次級債資本結構來提升收益率。

對於市場配置不足的投資者,應考慮分階段投資策略,如設定固定的時間表來部署資金,在出現逢低買入的機會時加快購買進度。如果投資者預計市場將維持區間震盪且波動加劇,則可考慮賣出看跌期權策略。

長遠轉型與變革帶來機會

放眼長遠,影響政治和經濟抉擇的相關趨勢將變得愈發重要。未來十年中,發達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將開始下降,政治環境也將變得不太有利於高收入群體。環保和科技引領的重大創新將顛覆現有行業規範。

不過,未來的轉型與變革也將為投資者帶來豐富的機會。從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到具有長遠視野、推動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機會無處不在。投資前景良好的主題包括數碼化轉型、基因療法和水資源匱乏等。

2020年及之後的投資環境雖然充滿不確定性,但並不意味着應該賣出資產而持有現金──這將對回報造成更大拖累。機會就在那裏,如何把握,則需要制定長遠的財務規劃,既考慮到短期的流動性支出需求,也能滿足自己終生所需,以及傳承所需的中長期目標。

陳敏蘭

瑞銀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