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第二季,環球股市的大趨勢看起來依然向上,但很多投資者卻在等待調整,甚至估算必有「終極一跌」。問題是環球股市在年初忐忑不安的氣氛中,到現在已漲了不少,而且幅度還挺厲害的,調整雖說是需要,但真的會發生嗎?如果真的發生,下調的幅度是多少?這兩個考慮才是關鍵,否則,只會錯失入市良機或被迫坐在看淡的一邊。
年初至今,股市升幅冠軍是內地股市,滬深300指數升了35%;恒生指數也漲了16%。美股三大指數中,升幅最大的是納斯特指數,上升了19%;之後是標普500指數的14.8%和道瓊斯指數的12%。雖然歐洲經濟乏善足陳及英國脫歐仍在進行中,並似乎還會擾攘一段長時間,卻無阻歐洲股市向上之勢,英國富時100指數、法國CAC及德國DAX指數上升幅度皆在10%至14%之間。
Buy the Rumor, Sell the Fact
橫跨第一及第二季的市場焦點必然是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從去年下半年雙方劍拔弩張的氣氛轉到今天樂觀達成協議,大家都預期最快這個月便有結果。老實說,年初至今的升市已大致上反映了這個因素。投資者已在部署「Buy the Rumor, Sell the Fact」,因此不會高追或現階段入市,反而留待調整後才行動。
如意算盤是這樣算,打不打得響便很難說得準。現今的環球股市漲勢靠的是什麼?是壞消息變成好消息嗎?如果中美貿易談判由負面變成正面是主因,筆者相信大市早已進入深度調整的階段。如今資金戀棧風險資產如股票、債券甚至重新進入房地產市場,投資者的「底氣」來自哪裏?是內地和美國央行的寬鬆信貸和寬鬆貨幣政策。
寬鬆資金環境成推手
今年1月初,中國人民銀行率先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1%,約釋放8000億元人民幣的額外流動性到市場,接着還有數次逆回購操作及接受永贖債券為合資格抵押品等,人民銀行在今年推行寬鬆貨幣政策非常明顯,也真的助長了資產價格的上升走勢,亦配合了中美貿易談判出現的轉機。踏入第二季,人民銀行主導定向降準的政策,向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方向加大了力度,這是寬信貸的表現,同時配合了資本市場的發展,上海的科創板開闊了創新企業融資的窗口,一連串的貨幣政策和信貸環境是資產價格的主要支持。
中美央行同聲同氣
在美元方面,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最新議息聲明,揭示了今年內聯邦基金利率維持不變的可能性最高,也似乎表示自2015年12月啟動的加息周期已經完結。美國10年期國庫券孳息率由3月1日的2.75厘下滑至3月27日2.36厘,反映了市場對利率前景的轉向。中美作為全球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貨幣政策的方向不謀而合,對全球資產價格產生的影響亦不言而喻。現時更有市場聲音表示聯儲局在年底前減息。
相信第二季的基調仍然是寬鬆貨幣政策,那些獲利回吐、等待調整或中美貿易談判見好即收的言論,皆不能左右市場的趨勢。至於買入風險資產的投資者,或許讓子彈繼續飛多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