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3月14日

陳敏蘭 理財方案

企業家大賺一筆後投資有法

對亞洲市場來說2018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但是本地區的創業熱情依然不墜。香港再度搶下全球首次公開上市(IPO)集資王的寶座,2018年IPO總額超過360億美元,幾乎相當於亞洲IPO總額的三分之一。亞洲各大經濟體的長期創富趨勢仍在持續。就中國而言,2017年億萬富豪的財富增長39%至1.1萬億美元,增速幾乎為歐美的兩倍。

我們發現,當企業家將自己的公司掛牌上市,或者賣出大部分股權而獲得大筆收入時,常常會面臨兩難的投資抉擇。當市場不確定性彌漫時(比如目前),那麼這一大筆資金該如何處置更是費思量。

憂慮誤判入場時機

投資者對於誤判入場時機的擔憂不無道理。投資難免會出現虧損,尤其是重倉股票的投資策略。例如,儘管香港恒生指數已從近期低位大幅反彈,但較其2018年高位仍低約14%;儘管上證綜指最近牛氣沖天,但距其歷史高位仍低了43%。

然而,試圖避開「糟糕的入市時機」可能也代價不菲。長期持有現金勢必有損財富。這不僅因為現金的購買力會下降(通脹導致2009年以來美國的現金購買力下降了15%),還可能錯失重大的增長機會。例如,如果在1945年12月以100美元買入股票,經歷通脹後如今其價值已升至1.36萬美元,而如果當年投資於30天期的美國國庫券,如今只值123美元,投資於中期美國國債如今也只值335美元。

因此,企業家如何處理大筆收入,對於其從成功的商人變身為成功的投資者至關重要。

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投資方法。投資者需要考慮各種不同的策略。

一)直接投入市場

第一種方法是直接將資金全部投入市場。一般來說,這種策略成功的機率最高,因為市場下跌的頻率與幅度並不像許多投資者所認為的那樣嚴重。在過去73年間,標普500指數有60%的時間位於距離歷史高位5%的範圍內,只有12%的時間較前次高位低逾20%。因此,坐等市場回調修正可能會付出高昂代價,這可能需要等上數月甚至數年之久。從歷史數據來看,固定收益市場虧損的機率更小,尤其是被視為避風港的政府債券。

二)分批投入

即使如此,直接投入股市可能讓許多投資者感到不安。對於大筆資金來說,擇時錯誤的潛在風險更大、代價更高。自二次大戰以來,純股票投資組合由低位回升至前次高位平均需要26個月。而對於握有大筆資金卻錯失入市時機的投資者來說,這種等待可謂痛苦而漫長。直接投資於政府債券並逐步買入風險性資產,則可望降低上述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這種方式被稱為「平均成本法」(dollar-cost averaging)。我們認為最佳策略是設置固定的時間表,在市場回調(比如最少下跌5%)時加快每批資金的入市步伐。這可以降低一直坐擁現金而猶豫不決的風險。

三)採用期權策略

企業家變身為投資者後,還可以考慮其他多種策略,在不犧牲回報的同時尋求最佳保護。就此而言,期權的作用不可小覷。投資者可利用賣出認沽期權(put-writing)策略,授予他人以事先約定的價格(通常低於當前市價)賣出標的證券或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權利,並取得期權金作為回報。如果市場沒有下跌,則該期權到期時沒有價值。如果市場下跌,則立權人(本就有意增加股票頭寸)最終可獲得行權後的股票。雖然這種策略也有缺點,但由於投資者分批買進,因此可減輕對回報的拖累。

投資者也可以採用認購期權,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錯失股市大幅上漲的機會成本。「拖延症」 的一個風險在於你可能在更高的價位買進。過去十年來的大部分時間都屬於這種情況,MSCI所有國家環球指數(MSCI All Country World Index)自2009年3月以來上漲逾200%,其間漲勢僅短暫中斷過。認購期權給予投資者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入證券的權利,這有助於降低上述機會成本。

四)考慮結構性投資產品

最後,投資者也可以考慮結構性產品。與其直接買入期權策略或其他衍生品,有些投資者或許願意將現金一次性投入具有期權策略多種特徵的結構性產品中。例如,某些結構性產品限制參與標的指數的上行空間,以換取下行保護以及在到期前獲得固定票息等其他特徵,以調整潛在回報分配。

總而言之,如果你獲得大筆資金,在投資前不妨考慮各種方案,避免長時間在場外觀望期待市場回調。俗話說得好,拖延症是時間的大敵,其實它還會侵蝕你的財富。

陳敏蘭

瑞銀

財富管理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