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一直等待本輪熊市的終極恐慌訊號出現。本來投資者都很好奇,何以飽受經常賬赤字、高結構性通脹、壞賬問題嚴重、政府財政困難,以及高估值等不利因素困擾的印度,其股市表現依然非常「硬淨」,但如今這個防守力十足的市場已開始下跌。
再者,向來被譽為避風港的日本也處於弱勢,因其股市同樣出現顯著下跌。直到最近,連表現一直強勢的標普500指數也見轉弱跡象。
高增長企業估值合理
世界各地的投資信心陸續失守,似乎是時候趁低吸納,尤其是一些高質素、價錢便宜的股票,其中中國A股市場一直吸引着我們的目光。但現在,不論是亞洲的前沿市場或最發達的市場,其估值似乎也一同有所改善。近數月來,資金本來一直流入防守股份避險,但如今連高增長企業的股價也見大幅調整,估值重回合理水平。
投資者贖回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相信是令拋售情況加劇的原因。隨着美國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及中國「去槓桿」,市場流動性因而減少,故不論是亞洲或其他地區,投資情緒也普遍轉弱,一些不耐煩的投資者開始拋售資產,但正正也為長線投資者帶來了入市的機會。
投資市場有句名言:「當別人恐慌時樂觀」,相較於市場的悲觀氣氛,筆者反而很高興看到股市下跌,尤其是當我發現一些股票的價格已低於其長期估值,因為這意味着投資價值陸續浮現。
亞太股市折讓達三成
無可否認,部分投資者會因為媒體的報道而感到不安,因而急急贖回手上持有的ETF。但其實懂得分辨市場噪音,或者較市場行先一步,才是長期投資的致勝關鍵。在負面新聞充斥市面時,筆者反而會為看到亞洲企業的盈利增長感到高興。
亞洲國家的名義GDP增長料仍優於其他地區。不過,由於這些國家都面對工資及勞工福利增長的問題,令企業盈利一直處於周期性低潮。幸好現在周期已出現逆轉,亞太股市(不包括日本)的預測市盈率已跌至12倍,估值較美股有高達三成的折讓。雖然市場或未至於出現投降式抛售(Capitulation)的地步,但可以肯定的是,第一波的恐慌跡象已經來臨。